我国乡村建设中的内生动力机制与实践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逆全球化开始抬头,我国出口受到影响,需要通过扩大内需来保障经济,而国内最大的新兴市场是乡村,所以努力发展乡村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是国家振兴乡村背后的经济逻辑;在社会稳定方面,我国贫富差距逐渐扩大,为了保障社会稳定、打造纺锤形的社会结构,提出了全面脱贫的目标,而我国绝大部分贫困人口在乡村,所以努力发展乡村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差别,这是国家发展乡村的政治逻辑。在这两个逻辑之下,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政府、资本等外部力量在此背景下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在推进乡村的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影响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来源于外部力量主导下的乡村建设自身的局限性。为了弥补这一局限性,实现乡村的更好发展,本文对乡村建设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国内外提出的内生式发展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一局限性,但国外的内生发展理论尚不成熟,且内生发展实践案例与国内政治、经济背景差异过大,所以本文尝试寻找、总结国内的内生发展案例,从中总结出我国乡村建设实践中利用内生动力的一些经验,尝试分析内生动力在乡村建设中的运行机制、探讨激发内生动力的乡村建设可能的一种模式,探讨在内生动力参与下,我国乡村规划建设与规划者角色的转变,为我国乡村发展提供有益经验。在这一目标下,本文从内生发展视角出发,将内生动力激发下的乡村建设实践案例做作为研究对象,以制度经济学理论作为工具进行分析。文章主要分为问题分析、案例规律总结、理论分析与经验总结、实践模式探索四个部分:一是问题分析部分。主要由第一、二章构成,包含研究目的及意义、乡村建设背景、内生发展的理论、对原有乡村建设模式的局限性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将原有发展模式的局限性总结为三个方面:较大的交易成本、较低的制度收益、陷于集体行动的困境。二是案例规律总结部分。主要由第三章构成,梳理了众多国内知名内生式发展案例的发展脉络,尝试探索其背后的发展规律,同时重点研究了三个案例,这三个案例分别从乡村公共产品建设、乡村住宅建设、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利用内生动力进行乡村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实现乡村的进一步发展,证明了内生动力对乡村规划建设的独特促进作用。三是理论分析与经验总结部分。主要由第三章结尾、第四章共同构成,引入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外部力量主导下的乡村建设局限性及成因,然后以制度经济学分析利用内生动力能弥补这一局限性的原因,内生动力主导下的乡村建设实践能够成立的原因。研究发现其理论支撑是以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释放了制度红利:激发内生动力减小了交易成本、减少了制度内耗、消减了集体行动的困境。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总结经验与理论,研究乡村建设中内生动力的源头与运行机制,即“主体蕴含内生动力——契机下内生动力激发——通过内生组织维护内生动力——通过资源利用支撑内生动力——以乡村治理促进内生动力”。四是实践模式探索部分。主要由第四、五、六章构成,尝试探讨内生动力下乡村建设实践的一种可能模式,即“资源摸底,明确发展目标——乡村治理,激发村内各主体内生动力——制度建设,建立内生式组织——内生主导,进行内外联动——内生主导,进行乡村建设——内生主导,实现永续发展”。同时探讨在内生动力参与下,我国乡村规划建设与规划者角色的转变。最后结合前文,探讨我国进行内生式乡村建设的独特优势,为我国乡村建设实践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综上,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本文结合国内内生式乡村建设案例,从交易成本、制度收益、集体行动三个方面探讨了现有外部力量下乡村建设的局限性与内生动力下乡村建设的合理性,探讨了乡村建设中内生动力的运行机制,探讨了我国内生动力下的乡村建设实践模式,更进一步研究了在新模式下,乡村规划建设与规划者角色的转变,也提出了我国进行内生式乡村建设具有的独特优势,为我国乡村规划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
其他文献
机会网络是一种具有时延性、间断容忍性等特点的移动自组织网络,其通常不具有完整端对端的通信链路。而在基于机会网络的校园协作学习情景下,面向协作学习交互的移动机会网络中的节点之间还形成了以协作小组为单位的基本社区。对此本文的研究工作如下:1.本文研究了机会网络在校园协作学习情景下与普通应用情境下所存在的差异及机会网络在校园协作学习情境下的可行性及应用优势,并据此对该情景下的路由特点做出定义。2.对于学
精准脱贫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贫困具有长期和动态的特征,建立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寻找各地区的精准脱贫路径,对于2020年后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减缓相对贫困,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精准扶贫各项工作逐渐深入,如何根据各地区不同的贫困成因及情况进行精准施策的问题日益凸显。论文以探索因地制宜的差异化扶贫方法为目标,利用数据挖掘的
目前,沉水植物种植方法有扦插、沉栽(抛种)、播种三种,沉栽法种植沉水植物实际操作较为方便,但存活率不及扦插法。为提高沉栽法种植的存活率,本文试验尝试使用琼脂作为沉栽法的种植基质,热水溶解琼脂,待琼脂冷却至30℃左右,此时琼脂呈固、液混合态,可轻易将沉水植物插栽上。试验探究了不同琼脂浓度、不同琼脂插栽深度、以及琼脂掺杂其他物质(包括椰棕、分子物质等)各种情况下,沉水植物的生理特性变化的差异性以及水体
随着经济的稳步提升,消费者逐渐追求高品质的生鲜农产品,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由于生鲜农产品易腐等特性,如果对市场需求不合理判断,会增加货损、库存管理等经营成本。因此,如何对消费市场进行合理预测,实现对生鲜农产品的供求关系的协调与控制,这些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也会进行预测,但是预测的精准度不高,预测结果的精准度一方面来源于方法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来源于影响因素的分析及选取。面
二手闲置物品交易是一种典型的“绿色、开放、共享”的消费方式,能够有效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大大减轻过度消费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二手交易虽已占据一定的国内消费市场份额,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据商务部统计,2018年我国二手闲置物品交易规模仅为社会零售总额的1.8%,与美国闲置物品交易的5%占比差距较大,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目前影响消费者购买二手物品的因素仍不明晰,给二手交易的
合成生物学是以传统生物学的研究为基础,在工程学思想的指导下,结合计算机科学、物理学、数学等多门学科的方法,改造自然界中原本的生物系统或者重新设计新的生物系统的一门新兴学科。与传统生物学相反,合成生物学“自下而上”地对生命系统进行研究,从最基本的生物元件开始合成组装生物器件,进而组装成生命系统。人工基因电路以标准化生物元件为元器件,根据己有的生物规则或者人造规则,对细胞生命活动进行重新编程,以获得期
人类在长久的演变中已经具有了完备的社会性,可以实现在穿越拥挤区域前,提前感知环境状态并自主导航,选择一条合适的道路以避免危险或碰撞发生,为了能描述出行人的这一种预警的能力,通过计算机仿真而模拟出的行人轨迹预测模型应该能模拟人类在拥挤环境中的预测能力。各种智能系统基于该类型的预测模型可以大大降低设备在复杂环境中的碰撞几率,并能够针对特定目标进行路线规划。目前在该领域内成果颇丰,但是因传统的行人轨迹预
随着数码照相机和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也随之兴起。数字图像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数字图像容易受到成像系统、存储容量和网络带宽等多种因素影响,进而受到噪声污染。针对噪声图像的修复,是当前工业界和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随着卷积神经网络技术的巨大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以卷积神经网络为基础的图像去噪技术研究热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贡献如下:1.多层次卷积神经网络采用下采样和上采样操作,由
协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或团队进行学习的学习模式,是培养学习者的沟通和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中,分组问题是协作学习的关键问题之一,已成为教育科学领域研究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近年来,分组问题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现有协作学习分组研究主要考虑学习者之间的相似性或者差异性,并没有均衡考虑小组之间的公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公平。针对此问题,本文研究了协作学习的公平分组问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竞争进入“消费和商业文明”新格局,城市竞争力与其商业魅力联系愈发紧密。城市居民幸福感是城市发展的上层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矛盾转变的今天,城市幸福指数成为政府和公民关注的重要指标。在城市竞争开始看中个体消费和商业魅力的新时代,提升城市幸福感和城市竞争力都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目标。在城市发展目标方面,城市居民幸福感和城市竞争力之间是相对统一的。基于社会现象不难发现:城市的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