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当代著名的后现代地理学家爱德华·苏贾在继承和发展列斐伏尔、福柯、哈维等人的空间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空间批判理论。他将地理学引入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开辟了空间性的批判视角,建构了地理—历史唯物主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苏贾反对以往单纯从时间的维度来分析社会的方式,试图从总体上对社会展开批判。在他看来,这一批判不应仅限于时间的向度,还应包含空间的向度。为此,他在批判历史决定论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空间化,建构了“社会—空间”辩证法,突出强调了社会存在与空间、时间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而且,他以这种“社会—空间”辩证法为指导,对二元对立下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进行了解构和重构,提出了一种新的政治化的空间意识,即“第三空间”。他将“第三空间”看成是一个彻底开放的空间,激励人们用无限开放性的思维方式思考空间的意义;在对后大都市状况的研究中,他又将“第三空间”发展为一种激进性的政治话语,阐释了处于边缘空间的、被压迫群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冲突,对危机中的后大都市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通过分析都市空间中的各种不正义现象,创造性地提出了实现空间正义的路径。苏贾对空间的研究在西方空间批判理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提出的空间理论,既超越了历史决定论,又避免了陷入反历史的泥潭;他的理论将对资本的批判深入到了空间性的建构中,深刻揭示了资本对都市空间和全球化空间的建构,恢复并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社会状况的空间维度,为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新的开放的视角,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发展。虽然他过分强调了空间,过度诠释了第三空间的无所不包、彻底开放性,具有一些空想的、不切实际的色彩;但是他提出的开放性的思考空间的方式以及他对空间正义的考察和探讨,对于促进现代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