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CO2)排放国,同时,中国政府公布了2020年的碳排放强度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40%-50%的目标。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实行政治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环境经济政策,来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碳税在减缓环境压力、提高经济效率等方面比其他手段更具有优势。并且,对于像中国一样市场机制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建立一个有效的碳排放交易市场需要一个较长的学习和适应过程,相比而言碳税的制定与实施可操作性更强。因此,在碳税即将开征之际,对碳税进行全面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在“生产者与消费者共担原则”下,运用多目标投入产出模型模拟出同时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损失控制的碳税值,即产出减少幅度最小情况下适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优碳税,同时分析该碳税的征收对碳排放、产出以及化石能源消耗的影响,随后考虑到我国各项宏观政策的制定特别是环境政策可能会阻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对碳税对我国整体及东、中、西、东北部四大区域的区域经济协调度的影响进行了测度,最后基于碳税即将征收的政策背景,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以诱导型技术创新理论和技术推动型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碳税对当前低碳技术创新的动态影响大小及滞后年限。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碳税的征收会对CO2的排放产生遏制作用,并且随着碳税定额税率的逐级提高,征税导致各类化石燃料消费总量减少幅度的不断提高;碳税能够显著降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人口空间配置和区域贸易往来的加强能够削弱碳税制度的负面影响;环境政策对于低碳技术创新作用最大,且在不同的综合经济区存在着明显的环境政策效果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