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的影响,以及上肢运动功能与活动能力康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后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40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运动治疗。试验组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虚拟游戏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作业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2周,每天1次,共12次,每次持续30分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的评估,其中运动功能评估包括上肢和手的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评分,活动能力评估包括改良巴氏指数(MBI)、动作活动记录量表(MAL)、上肢功能指数(UEFI)。结果:1.试验组治疗后上肢和手的Brunnstrom分期、FMA评分(上肢、腕、手和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手的Brunnstrom分期、FMA评分(上肢、手和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上肢Brunnstrom分期、FMA腕关节评分比治疗前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FMA上肢评分和总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上肢功能指数(UEFI)及动作活动记录量表评分(包括患侧肢体使用频率和运动质量)较治疗前均显著性提高(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患侧肢体使用频率和运动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评分与活动能力评分成呈正相关性。其中患侧肢体使用频率与FMA评分(上肢、腕、手和总分)呈低度相关关系,运动质量与FMA评分(上肢、手和总分)呈显著相关关系,与FMA腕关节评分呈低度相关。上肢功能指数(UEFI)与FMA评分(上肢、手和总分)呈显著相关关系,与FMA腕关节评分呈低度相关关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与FMA手评分呈低度相关关系,与FMA上肢、腕关节评分及总分呈弱相关关系。4.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随访的MBI评分均较治疗结束时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BI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和常规作业治疗均可以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上肢和手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2.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及使用频率、运动质量的疗效优于常规作业治疗,且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一定远期疗效。3.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上肢和手功能的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的改善,且两者的康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