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社区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在基层社会的微观体现,也是推进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层推动力量。城市社区因主体利益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而面临着公共利益议题增多、冲突和矛盾频发等问题,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治理形式就成为城市社区当中解决基层矛盾的有效力量,又加持上中央颁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协商民主成为城市社区最为活跃的实践主题。学界已有城市社区协商民主研究多数集中于对城市社区协商民主的概念内涵、价值意蕴以及功能定位进行理论解读;或集中于聚焦城市社区协商民主的问题对策、路径模式以及运作机制的实践探讨。然而,城市社区协商民主本身是一个协商主体围绕多元利益进行相互博弈、互动合作、理性对话并达成共识的过程,因此既有研究相对忽略了从整合性理论视角出发,对多元协商主体的互动机制以及此基础上的合作形态进行探索的理论研究。因此,本文尝试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整合性框架,着眼于多元主体间的相互博弈,对多元协商主体的互动机制及其合作形态进行探索。本文选取成都市B社区创建社区提案的成功实践为经验样本,通过拓展个案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研究结论:首先,以党政主体为核心行动者的党政主导转译机制构成了多元协商主体互动机制。城市社区协商民主中,多元协商行动者通过党政主导的转译机制达成了互动与合作的共识。党政主导的转译机制在前期主要包含四个环节,即问题呈现、利益耦合、成员吸纳以及成员激励。在这四个环节中,作为核心行动者的党政主体通过识别出多元协商主体共同面临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利用针对性的行动策略促使多元协商主体不仅相信加入网络能获得预期利益,并产生加入网络的实体行为,还主动在网络中发挥更高的积极性。由此,多元协商行动者合作网络形成。其次,多元协商行动者合作网络呈现出以党政为核心枢纽的“轴心结构”形态。合作网络不是单纯的扁平化静态网络,而是以党政主体为核心枢纽,以社区纵向党组织为轴心,横向整合多元协商主体的互动网络。其中党政主体主要是凭借着政党权威和行政力量对整个网络的互动进行主导和控制。最后,多元协商行动者合作网络经过中国语境下转译的特有环节,即网络强化,而形成的稳定社区协商联盟是多元协商主体的最终合作形态。网络的强化之道由党政持续领导、协商权责内嵌以及流程有序运作三个机制构成,在消解合作网络异议的同时提升了网络的稳定性,使得合作网络进化为社区协商联盟。社区协商联盟在资源整合、理性培育以及行动联结方面提高了社区协商议事的效能。本研究一方面从多元主体相互博弈角度出发,结合社区协商民主的成功实践,探索出了多元协商主体的互动机制及合作形态,丰富了城市社区协商民主的机制研究;另一方面,将行动者网络理论引入城市社区协商研究,拓展了城市社区协商民主建设的理论解释空间,同时展开了理论对话,挖掘出中国实践下多元协商行动者合作网络建构的独有特点,完善了中国语境下行动者网络的理论建构。未来城市社区协商民主的互动机制研究还存在发展空间,一方面可以结合更多的实践案例对互动机制进行研究,以拓展多元协商主体互动机制的解释边界;另一方面可以将更多的理论视角引入互动机制的研究范围,拓展理论解释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