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化石能源被过量开发利用导致快速消耗,由此引发的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成为当务之急,其中高效储能技术是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的关键一环。在已发展的储能体系中,锂氧气电池凭借其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引发人们的研究兴趣和关注,有望突破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限制,被应用在下一代能源储存系统中。虽然经过研究人员多年的发展,锂氧气电池已获得长足的进步。但是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化石能源被过量开发利用导致快速消耗,由此引发的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成为当务之急,其中高效储能技术是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的关键一环。在已发展的储能体系中,锂氧气电池凭借其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引发人们的研究兴趣和关注,有望突破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限制,被应用在下一代能源储存系统中。虽然经过研究人员多年的发展,锂氧气电池已获得长足的进步。但是要获得实用的锂氧气电池至今仍是很大的挑战,因为目前非水系锂氧气电池中使用的传统有机液态电解质存在蒸发、易燃、差的热稳定性和低的化学/电化学稳定性等问题,以及锂金属负极存在锂枝晶生长和腐蚀等问题,这些导致锂氧气电池放电容量低、循环性能差和安全隐患大。为解决这些问题,本论文首先探索和开发出稳定耐用的深共晶电解质用于锂氧气电池并有效提高电化学性能,进一步发展和设计高性能固态电解质及电池结构用于固态锂氧气电池提升安全性和电化学性能,主要内容如下:1.为解决传统有机液态电解质化学、电化学和热稳定性差等问题,我们率先开发了一种酰胺类深共晶电解质用于锂氧气电池。N-甲基乙酰胺(NMA)与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 TFSI)按照一定摩尔比混合,NMA和Li TFSI相互作用后转变为深共晶电解质。该NMA基深共晶电解质综合继承了酰胺类电解质、离子液体和熔盐电解质的优点,同时也克服了它们的缺点。而且与常用的四乙二醇二甲醚(TEGDME)基电解质相比,NMA基深共晶电解质表现出更高的锂离子传导率、更高的热稳定性、更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以及对活性氧物质高的化学稳定性。得益于这些优良的性能,使得NMA基锂氧气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显著提高,放电容量为8647 m Ah g-1和在容量限制为1000 m Ah g-1时循环性能为280次,约是TEGDME基锂氧气电池的3倍;即使容量限制为5000 m Ah g-1,也可稳定循环50次。这些说明酰胺类深共晶电解质在苛刻的锂氧气电池运行环境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耐用性。此外,深共晶电解质在锂氧气电池中的成功应用拓宽了高性能电解质的选择范围。2.基于以上工作,我们采用廉价的尿素作为原料去合成耐高温安全的深共晶电解质,将尿素与锂盐按照一定的摩尔比混合,两种高熔点的固体可形成液态尿素基深共晶电解质。已经工业化生产的尿素廉价易得,使电解质也具有合成简单的特点。而且尿素基深共晶电解质燃烧困难和拥有优异的热稳定性,使电池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加。重要的是,尿素基锂氧气电池获得更高的放电容量(13698 m Ah g-1),使用磷酸铁锂作为负极和Super P作为正极时电池稳定循环超过500次。尿素基锂氧气电池的循环性能是TEGDME基锂氧气电池的十倍以上。即使在深度充放电时,尿素基锂氧气电池也超过50次循环。制备简单、耐高温和不易燃的尿素基深共晶电解质助力获得安全且电化学性能优良的锂氧气电池,该深共晶电解质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3.为进一步提升安全性,解决液态锂氧气电池和传统固态锂氧气电池中存在的难题,我们设计了三维无机纳米纤维框架支撑的固态电解质/电极一体化结构用于先进的固态锂氧气电池。在一体化结构的上层形成了高性能复合固态电解质,有效提高了电解质的锂离子传导率和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而且保护锂金属负极免受水氧等的攻击。电解质和电极共用相同的三维陶瓷纳米纤维骨架,这不同于传统固态锂氧气电池中相互独立的电解质/电极结构,一体化的电解质/电极结构有效增加界面接触和降低界面阻抗。因此,一体化固态锂氧气电池表现出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包括高的放电容量和长的循环性能。得益于柔性的电解质/电极一体化结构,所组装的袋式锂氧气电池呈现出优良的柔韧性和安全性。一体化复合固态电解质/电极结构为设计新型固态锂氧气电池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分析了当前军用航空装备数据使用现状及需求,提出以“飞参”为抓手,利用现有数据技术框架和编制体系,在建立航空客观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研制外场保障智能应用终端、持续创新实现数据应用APP服务等方面,构建数据应用操作系统平台,配套智能手机、平板等外设,开发部署APP,提供业务应用服务的生态模式,加速推进数据技术在军用航空装备领域的深化应用。
地下水污染的修复取决于含水层介质的渗透性和均质性,以及目标污染物的特性,其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是重非水相液体污染物(DNAPL)在非均质含水层中的修复。因为DNAPL密度大,容易向含水层下部迁移聚集,使用常规技术难以有效修复;此外实际含水层几乎都具有非均质性,不同渗透性的地层交互沉积,其中低渗透性含水层中污染物的去除尤为困难。所以,非均质含水层有机污染的修复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论文主要选择
在“双碳”战略视域下,太阳能驱动界面海水淡化(SDID)以其高效、可持续和低成本被广泛视为传统海水淡化最具前景的替代技术之一。然而,SDID一直遭受热学损耗和盐分快速积累导致的蒸汽化速率低及稳定性差的困扰。以此为背景,本文以宽光谱吸收和强光热转换的碳基材料为基础,并以反扩散和对流的自排盐原理为抗盐原则,从调控光吸收和输水、限制热学损耗、扩大能量输入通道和降低蒸发焓入手去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高速率、
大脑作为生命体的最高级控制中心,因其生理结构复杂,大多数脑部相关疾病治愈难度极高。随着近年来脑科学研究的开展,脑部疾病疗法日趋多样,且疗效日益显著。然而在对脑组织功能与结构方面的逐步探索中,研究人员更关注脑部病理反应的生化因素,却忽视了脑部机械学层面的特性。脑组织力学行为在脑部疾病诊断、辅助治疗及神经发育、分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部分电刺激疗法中脑组织的微观演化及其机制尚不明晰,电极材料与皮层机
作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能提供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地下水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需求,必须要尽可能准确地掌握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及其中的污染物迁移特征。地下水数值模拟通过对地下水及水中溶质的迁移行为进行模拟预测,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污染风险预测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地下环境是高度非均质的,水文地质结构及地质属性的空间随机分布对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溶质运移过程影响强烈。而且,地下环境的
深空探测领域涉及我国航天活动的诸多型号任务,对于我国政治、经济、科学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随着我国深空探测任务的稳步开展,对于星球车在星表未知非结构化环境巡视探测的安全性、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滑移问题是影响星球车安全行驶的重要问题,几乎所有成功执行星表巡视探测任务的星球车都曾面临过不同程度的滑移危险事件,高滑移事件会导致星球车严重沉陷甚至永久沉陷,中低滑移事件会导致星球车偏
因用水需求增加所导致的地下水超采问题与因极端降雨导致的城市内涝问题已形成鲜明对比,二者之间矛盾日渐突出。如何有效利用冗余城市雨洪水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在实际人工回灌工程中,由于介质堵塞而导致回灌效率极大降低甚至报废的案例频繁发生。生物堵塞是介质堵塞的一种主要类型,其堵塞物质以微生物生长及其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为主。但现有研究关于生物堵塞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饱和渗
痕量物质传感器是用于检测环境氛围中浓度极低、含量极少的待测物质的精密传感器。病毒、花粉检测,室内外污染检测,特种工程检测等多个应用场景对痕量物质检测提出了迫切需求。传统的谐振式传感技术受限于微纳制造工艺和单晶硅材料特性,已达到检测性能瓶颈,且在多痕量物质检测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探索非线性谐振器丰富的振动特征成为提升传感性能的重要途径。内共振是一种由频率成整数比的耦合模态间能量传递引起的非线性振动现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发展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大量含磷废水进入水环境,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进程,破坏生态平衡的同时也威胁了人类的用水安全。目前,许多种除磷方法,如化学沉淀法、结晶法、生物法,已被用于从水中去除过量磷酸盐。但是,这些方法一般具有操作难度高且成本昂贵等缺点。吸附法是一种有效、可靠且环保的除磷方法,然而现有吸附剂通常面临吸附容量小、选择性差以及难以回收等挑战。因此,探索新型高效吸附剂并应用于
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刚度高、比强度高、无毒环保、储量大等诸多优点,被誉为“21世纪新型绿色结构材料”,在国防、汽车、3C、医疗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镁合金的塑性变形行为直接影响铸造镁合金的高温应用和变形镁合金的塑性加工能力,极大地限制了镁合金的使用和发展。本文选择镁合金中应用最广泛的Mg-Al系镁合金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铸造镁合金高温蠕变工况和变形镁合金电致塑性加工工况两个典型的镁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