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对中国农村小学生成绩的影响——基于虎跳峡校区数据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c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励一词最早出现于心理学,现在被广泛运用于管理学、经济学等各个方面。管理学上来看,激励被看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经济学上来看,激励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一系列经济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本文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以劳动经济学中薪酬激励为依托,结合行为经济学的相关思想,分析激励对中国农村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本文主要是通过一个实地实验来完成数据的收集工作。选取了云南省丽江市虎跳峡校区博爱中心小学的82名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家庭情况、学校环境以及个人条件进行全面了解,然后通过成绩变化分析不同激励方式带来的影响。   本文主要采用的是线性回归的方式,假设了应变量和自变量,也即是学生学业成绩和其他相关因素之间是线性关系。并构造了分别区分外部激励和学生自控问题,以及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的两个虚拟变量。除了线性回归,本文还对人格竞争性和性别对激励效果的影响做了直观的统计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严格控制了包括性别、人格竞争性、学生自身状态、家庭、学校等十几个变量之后,两组激励对于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的差异依然是显著的,内部激励更好的帮助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同时,学生不存在自控问题,或者说自控问题没有引起激励效果的变化。   本文主要可以得到五个有关激励的主要结论。内部激励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优于外部激励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内部激励不仅导致了绝对成绩的变化,还带来了相对成绩的提高;在激励机制的影响下,竞争性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减弱了;内部激励带来的成绩变化相对于竞争性强的学生来讲,竞争性较低的学生作用更加明显;激励同样存在性别差异,对男生的作用更大。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把激励和教育的关系用经济学的视角进行解释;同时采用实验的方法获取直接的数据,对激励引起的学业成绩变化有一个确定的衡量;从主观出发,考察学生成绩的变化,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由于受到样本数量的限制,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下降,另外对于学生自控问题,实验后期环境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我国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巨大,缺乏直接数据为节能决策的指定提供基础和参考.因此,必须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ZigBee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功耗、低成本的新兴无线网络技
不同于其他由单边市场发展而来的双边市场,操作系统自诞生之初就带有双边市场的属性,由操作系统平台、用户和软件开发商组成一个典型的双边市场结构。首先,本文从交叉网络外部性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目的,是生产过程的起点,也是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力量。经验表明,如果消费增长速度下降,则经济增长速度往往就会下降。面对当前我国不断下滑的消费率,我们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