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活动是学校正常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实际上学校体育活动不仅仅包括体育课这一种形式,它还包括学校日常体育活动,即早操、课间操等形式。然而,多年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教育界对学生体育活动的改革往往更多关注的是体育课的改革,而忽视了“两操”的质量,因此,很多学校现有的“两操”内容都只不过是国家规定的徒手操,形式上十分单调,而这种形式单调内容单一的课间操活动,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活动热情,因此,学生很多时候是迫于学校强制的压力才应付完成课间操活动,而这样的活动根本达不到锻炼身体,健将体魄的目的。而随着“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这种局面似乎也得到了改善,积极开展和改革大课间体育活动使之成为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有效途径,也将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研究利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浑南新区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等的学生参与特征、组织与管理、活动方式和场地器材情况等四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浑南新区各初中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动机比较积极,态度比较端正;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无论是浑南新区相关部分还是学校领导,学校教师都予以了充分的重视,但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资金保障和宣传工作有待加强;浑南新区各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时间集中在上午第二节下课后,时长主要在30分钟左右,内容以长跑和广播操为主,组织形式以按项目分组为主;浑南新区各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场地情况令人满意,体育器械主要来源依次为学生自带、学校提供和班级自带三种形式结合、学生自带、班级自带和学校提供。研究进一步分析提出了解决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教师应更多地给予学生关心和鼓励,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差异,不羞辱和责骂学生,为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相关部门应投入专门资金,为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展开提供物质保障。再次,学校可通过广播、班会、海报等活动形式向学生宣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目的,使学生真正认识和了解大课间体育活动对自身身心健康的切实作用,激发他们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兴趣。最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一方面应以提高和发展初中生身心健康水平为目的,另一方面应紧跟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满足初中生追求新异刺激的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