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谷驿油田元龙寺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延安市宝塔区境内,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主要的含油层系,该区块油藏分布零星,勘探难度大。论文以储层地质学为指导,采用恒速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先进分析测试技术,系统的研究长6油层储层特征,分析优质储层主控因素,为勘探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研究区长6油层分为长61、长62、长63、长64四个油层亚组,其中长61、长62油层为研究区主要含油层系,储层沉积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长6油层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岩石总体成分成熟度偏低、结构成熟度偏高。储层孔隙度平均为7.65%,渗透率平均为0.45×10-3μm2,总体为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孔隙结构可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Ⅱ类较低排驱压力—小孔喉型占主导地位。恒速压汞测试得出孔隙半径为142.92μm,喉道半径平均为1.22μm,属于大孔细喉型,喉道的大小与分布规律是控制渗透率变化的主控因素。可动流体饱和度平均值为36.81%,束缚水饱和度平均32.28%,可动流体饱和度与渗透率、吼道相关特征参数呈较好正相关。 研究区长6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丰富复杂,主要包括压实、胶结、交代、溶蚀等作用。成岩演化普遍达到中成岩A期。定量计算视压实率平均为0.41,视胶结率平均为0.51,压实和胶结强度均为中等偏强。视溶蚀率平均为0.33,为中等强度溶蚀。胶结作用中的硅质、自生长石及方解石胶结和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因素。绿泥石薄膜胶结,浊沸石、长石和岩屑的溶蚀,裂隙发育有效改善和提高储层储集性能。 本区储层发育控制因素有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构造裂隙等。有利的储集层发育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上,构造裂隙对油气的运移提供有利通道。在常规储层评价基础上,将排驱压力、孔隙结构类型、喉道半径等反映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新参数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建立储层的综合评价标准。该区储层分为三种类型:Ⅰ类优质储层,Ⅱ类一般储层及Ⅲ类差储层,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长61油层唐193~唐145井区域,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有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