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菌电子传递黄素蛋白及其脱氢酶的功能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li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传递黄素蛋白(ETF)及其脱氢酶(ETFDH)是一类高度保守并作用于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的电子传递载体。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T-DNA插入突变和基因敲除突变鉴定了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中一个编码ETF蛋白α亚基基因ETFA、一个编码ETF蛋白β亚基基因ETFB和一个编码ETFDH蛋白基因ETFDH的功能。结果显示,由于脂肪酸β氧化发生紊乱,ETF和ETFDH突变体在营养生长和分生孢子的形成方面均产生了严重的缺陷,而施加外源的NaAC或Na2CO3可以恢复突变体在生长和产孢方面的缺陷。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尽管突变体分生孢子的萌发和附着胞的形成都是正常的,但是大部分突变体附着胞由于黑色素层无法正常形成而导致膨压过低,最终造成附着胞无法穿透寄主植物的表皮。即使能够成功侵入到寄主细胞内的少部分附着胞,其形成的侵染菌丝(m)的扩展也受到寄主细胞的极大抑制,因此ETF和ETFDH突变体丧失了对寄主的致病功能。此外,在有突变体穿透的寄主植物细胞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活性氧(ROS)的积累,而且施加外源的抗氧化剂谷胱甘肽(GSH)能够加快寄主细胞中侵染菌丝的生长,但是却不能提高附着胞的侵染成功率。另外我们也发现,ETF突变体中会有脂肪体的积累并且其ATP合成的总量也有所下降。综上所述,稻瘟菌中的ETF和ETFDH蛋白通过调节脂肪酸的代谢、附着胞膨压的建立及其对寄主植物产生的氧化胁迫的应激反应从而影响稻瘟菌的生长发育并在稻瘟菌侵染寄主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s triiformis West.)侵染引起的气传叶部病害,是我国和贵州省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通过连续2年对贵州省境内小麦条锈菌越夏调查及生理小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属半翅目、飞虱科,主要分布于从菲律宾至西伯利亚一带的亚洲稻区和欧洲的温带地区。灰飞虱主要危害早、中稻秧田和分蘖期的稻苗,其次
粘虫Mythimna separata是一种典型迁飞性农业害虫,其迁飞行为多次导致我国大面积粮食作物产量下降。前期研究确定了粘虫促进生殖的飞行模式,但是其内在的调控机制并不清楚。我们已证明,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与粘虫的飞行和生殖密切相关。在蝗虫等昆虫中发现作为bHLH-PAS(helix–loop–helix-Per-ARNT-Sim)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的Metho
摘 要:营林造林工作是我国资源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改善环境的重要方式,同时对于提高生产力也很有帮助,现如今时代发展使得营林工作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相关人士必须给予重视,并以实际行动进行林业改革,本文主要分析营林造林工作中如何发挥的有效作用,通过分析旨在提供相关帮助与借鉴,希望对我国营林造林和森林管理工作给予助力。  关键词:营林造林;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引言  我国地大物博,林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