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画论大多为画家的经验之谈,在艺术实践中,往往以技巧获胜,俗话说“实践出真知”,中国画从积累到最后创作出来,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北宋儒学和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下,郭熙的绘画理论应运而生,其子郭思为其总结整理成书。此篇论文,以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流露出来的美学思想及绘画技法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学习前人,到学习自然真山水,再到师心自用,从内心出发,画出真感受,对于从选景到欣赏如何才算是可游可居的真山水做出了界定,对郭熙山水创作观做出了全面的分析。一个山水画家的成长过程,无非是师古人、师造化、师己心三个过程,郭熙在这三个方面都有心得体会,且形成了极为经典的创作观念,如在师传统方面有“兼收并览”、“自成一家”的要求,在师造化方面有“身即山川而取之”、“饱游饫看”的经验,在创作方面有“历历罗列于胸中”、“莫非吾画”的感想,等等,正好构成了本文三个章节的主要内容。本文也结合本人在临摹、写生和创作中的思考,由实践到理论,从鉴赏到批评,从心态到结果都做了探析,最后回归内心,谈论了创作心境,分析了山水画笔法、墨法,感悟郭熙细致的观察,透彻的分析,研究出一些个人心得,形成了本论文的观点。论文主线为山水画创作原理,具体分析了写生的观察方法,以及创作所具备的多种素养,文章重点“饱游饫看”“步步移,面面看”是郭熙提出的观察方法,而“莫非吾画”是郭熙认为画者精心作出的画面给予自己眼睛直至内心的反射,形成主客合一的镜象,是一个完整的手到、眼到、心到,然后再由心到手的循环过程,最终艺术意象生成,画面会给画者反馈出一种陌生感。对于整个绘画过程来讲,从临摹到创作,从师古人到师造化再到追随内心,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从不刻意却步步用功,在这样的绘画创作过程中,最后形成的画面浑厚而真实,会使画者产生一种“是我自己画出来的吗?”的疑问,其实也是对师造化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创作之前做的种种铺垫的一种肯定,更是创作的一种高境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