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人口的急剧膨胀和陆地资源的日趋枯竭,世界各国开始更加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在世界各国产业升级速度加快,高新技术对经济发展支撑力逐步增强的情形下,亟需找到新的突破口以实现弯道超越。鉴于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现状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的广阔前景,有必要加大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从而使海洋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随着我国海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海洋产业必将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大的社会经济带动性。本文通过定性分析和运动偏离份额分析演进模型为主的定量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三次产业竞争力评估模型,有步骤、有条理、有逻辑的量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三次产业竞争力水平。借鉴国外发展海洋的先进经验,提出蓝区海洋三次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本文构筑了全面、科学、严谨的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演进模型。包括动态偏离-份额模型、偏离-份额空间模型以及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动态偏离-份额模型是以年为单位,在时间维度上考察三次产业竞争力的变化规律;偏离-份额空间模型是将区域产业间的空间影响引入到模型中来,考察了研究区域与邻近区域的产业增长的相对速度;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集合了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的考量,全面严谨地量化了蓝区海洋三次产业竞争力的发展状况。分析显示,在动态偏离-份额模型中,蓝区海洋第一、第二产业均处于竞争劣势地位,其竞争力分量年均值分别为-14.60和-23.51亿元,第三产业处于竞争优势地位,其竞争力分量年均值为21.77亿元;在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中,蓝区海洋三次产业均处于竞争力劣势地位,其竞争力分量年均值分别为-32.93亿元、-231.60亿元以及-29.04亿元。借鉴国外海洋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如科技推进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机构设置优化等,提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三次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战略层面和对策层面的政策建议。战略层面建议包括优化海洋产业布局,突出地区产业特色、促进地区间产业的联动发展以及注重微观层面的海洋三次产业规划;对策层面建议包括灵活的宏观政策调控、积极地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以及鼓励并推动科技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