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脑卒中的发病年龄有减小的趋势,又以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最高,因此青年缺血性卒中带来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对其危险因素、病因、预后等要素的研究有助于进行有效防治,降低其负面影响。研究目的通过收集分析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研究该类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潜在的危险因素、致病原因、预后预测因子,指导预防及治疗措施。研究方法(1)回顾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核磁共振室诊断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分析青年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并与文献报道的老年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对比分析。(2)根据梗死灶的部位,将所有患者分为前循环梗死组(ACI)、后循环梗死组(PCI)和前后循环梗死组(APCI),对ACI组、PCI组患者的DWI成像分别进行ASPECT评分和DWI评分,分析ASPECT评分和DWI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3)定义神经功能改善指数(NII),分别分析ASPECT评分和DWI评分与ACI患者和PCI患者NIHSS评分、NII的相关性。(4)根据患者颅脑DWI梗死灶的位置及同侧大脑中动脉(MCA)有无狭窄,将MCA供血区梗死患者分为分支动脉阻塞组(BOD)、非分支动脉阻塞组(non-BOD)、小动脉病组(SAD),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影像学特点、短期预后等。研究结果(1)研究共纳入449例急性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者414例。(2)平均发病年龄48.5岁,但绝大部分集中于中46-54岁,占比高达76.1%,35岁以下发病者仅有20例。(3)四成以上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有吸烟史,另外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压病也比较常见的,同老年患者相比,合并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偏少(24.7%vs72.2%,p=0.000),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则偏多(31.4%vs22.8%,p=0.023),但既往发生脑卒中的比例较小(13.1%),明显少于老年患者(p=0.000)。(4)大部分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发病仍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或小动脉闭塞有关(比例分别为37.2%和41.1%),仅有12例患者明确有心源性原因,另有30例患者归为其他原因,包括烟雾病、血管炎、脑动脉夹层等。(5)就诊时基线NIHSS评分中位数为3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多不严重,且72.5%的患者预后良好。(6)APCI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明显高于ACI、PCI组(分别为p=0.005,p=0.000)。PCI组出院NIHSS评分、mRS评分显著高于ACI组(分别为p=0.016,p=0.008)。PCI组NII明显高于ACI组(中位数0.5 vs 0.33,p=0.002)。ACI组患者有70%预后良好,而PCI组该比率为83.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5)。APCI组患者则仅有38.1%预后良好,显著低于前两者(p=0.000)。(7)对于PCI组患者,DWI评分与基线NIHSS评分显著相关(r=0.331,p=0.000)。对于ACI组患者,ASPECT评分与基线NIHSS评分显著相关(r=-0.505,p=0.000)。DWI评分、ASPECT评分与NII均无相关性。(8)ASPECT评分低提示ACI患者预后不良(OR=1.483,p=0.000),DWI评分高提示PCI患者预后不良(OR=0.336,p=0.000),基线NIHSS评分高提示患者(ACI或PCI)预后不良。基线NIHSS评分是患者(ACI或PCI)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0),DWI评分是PCI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3),而ASPECT非独立预测因素(p=0.348)。(9)BOD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出院时mRS评分与SAD组患者无显著差别,但均明显低于non-BOD组(分别为p=0.000,p=0.001)。(10)non-BOD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的狭窄程度更重,大多数为重度狭窄(>70%39例,69.6%),且其中28例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相比较而言,BOD组患者绝大多数为轻度狭窄(≤50%26例,92.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11)BOD组狭窄处的相对位置相比non-BOD组位于大脑中动脉的更远端(S/M1,58%vs 40%,p=0.000),狭窄更加局限(狭窄度/(SL/M1),中位数[四分位间距]1.86[1.35-2.6]vs2.9[2.0-5.0],p=0.002)。研究结论(1)青年缺血性卒中并不少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发病高峰在50岁左右,35岁以下发病者较少见。(2)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多合并有常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其二级预防策略控制危险因素仍非常重要。(3)大部分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闭塞有关,少见原因主要包括脑动脉夹层、血管炎、烟雾病,仍有部分患者原因不明。(4)大部分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良好。按照梗死部位不同分类,尽管发病时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差别不大,后循环梗死患者短期改善更加明显,预后较好,前后循环均有梗死的患者预后较差。(5)基线NIHSS评分高提示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良,ASPECT评分低提示前循环梗死患者预后不良,DWI评分高提示后循环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其中基线NIHSS评分、DWI评分为独立预测因子。(6)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卒中患者,基于影像学特点分类,SAD最为常见。大脑中动脉远端的轻度局限性狭窄可能多导致分支动脉阻塞,临床与影像学特点与SAD类似,预后较好,大脑中动脉近端的重度狭窄多导致包括皮层在内的更大范围的梗死,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