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族声乐作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极为珍贵的一部分,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民族声乐在其形成、发展并逐步走向繁荣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地吸收、融合、完善,如今已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表演和教学体系:它既保留有传统民族的韵味,又科学融入了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时至今日,民族声乐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进步与可喜的成绩,与美声唱法发声方法的借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仅大大提升了演唱者对民族声乐作品的驾驭和表现能力,而且还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民族声乐歌唱家。可是,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重性,民族声乐在取得成绩并获得掌声的同时,也会出现质疑甚至是反对的声音。面对美声唱法发声方法的逐步借鉴,面对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日益流失,声乐界的专家学者们针对民族声乐是要方法还是要风格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些学者甚至觉得:这种单一的唱法让人们感觉到在充分吸收美声唱法发声方法的同时竟会呈现出“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现象,那些千篇一律的歌声和表演疲劳了大众的审美。尤其当今原生态唱法、龚琳娜现象的红极一时,更是将民族声乐今后该如何发展的问题推向了浪尖。专家、学者、从事民族声乐演唱和教学的同行们以及大众均对此现象产生了忧患意识,开始思考并试图研究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具体来说,本论文是从纵向、横向两条线来论述中国民族声乐的:纵向回顾历史,主要梳理从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到当今这两个阶段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脉络;从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横向比较当今的中国民族声乐与红极一时的原生态唱法以及龚琳娜现象,从现象入手,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最后本论文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对未来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通过梳理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脉络,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文化成果来发展中国民族声乐,这一做法毋容置疑。但是我们也要时刻铭记:中国民族声乐应当植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它是我们民族声乐发展的“母基”。如何传承和发展民族声乐,如何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保护、拯救、保存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声乐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与此同时,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理念,为今后民族声乐的教学工作奠定理论基础,从而推动、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音乐文化事业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