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静电纺丝技术由于其简单、方便、重复性好、连续性和可扩展性强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几乎所有的高聚物都可以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来制备微纳米级纤维膜,所得到纤维具有长径比大、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等特点,而且纤维结构与细胞外基质(ECM)的结构相仿,因此电纺膜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研究。不同的应用对电纺膜性能的要求是不同的,而电纺膜的性能与纤维的结构是密切相关的,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纤维组成、纤维直径和拓扑结构差异所引起的性能差异,而对复合纤维膜中纤维本结构的变化对整体膜性能的影响关注较少。本文以生物可降解的天然大分子明胶(Gt)和合成高分子聚己内酯(PCL)为原料,通过同轴、共混、混合三种不同的电纺技术制备得到核壳(C-1、C-2、C-3)、共混(B-1、B-2、B-3)和混合(M-1、M-2、M-3)纤维结构的电纺纤维膜,以考察纤维结构对膜性能的影响。通过纤维断面的SEM对三种结构进行确认,系统地研究了纤维结构对纤维膜性能的影响,包括浸润性、结晶行为、溶胀性、机械性能和细胞毒性等。结果发现PCL在核壳结构纤维膜中的结晶行为与其在其它两种结构中的结晶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核壳纤维结构中PCL分子链的取向度更高,且取向度随内核进样速度增加而降低。复合纤维膜的浸润性与纤维组成和结构有关,核壳结构纤维由于外壳为Gt,三种Gt/PCL组成的纤维膜都表现出很好的亲水性;共混纤维表面PCL的富集使其具有最强的疏水性,在PCL含量仅为46.7%时(B-2),其接触角甚至与纯PCL电纺膜的接触角相当;混合结构纤维膜的润湿性与PCL的含量密切相关,当PCL含量为66.2%时(M-3)纤维膜的接触角与单纯PCL电纺膜的接触角相当。在干态,混合结构纤维膜的机械性能是三种结构纤维膜中最好的,其拉伸强度达到3-5.18MPa;湿态下,也是如此,混合结构纤维膜的拉伸强度达到2.5-3.5MPa。这些结果表明不同的纤维结构对复合纤维膜的性能存在显著的影响。同时还以NIH-3T3细胞为模型,对所制备得到复合纤维膜的细胞毒性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所制备得到的复合纤维细胞毒性不大,而纤维结构对细胞的增殖分化等行为没有明显的影响。此外,针对目前明胶的交联剂存在毒性或是交联效果不佳的问题,以生物类黄酮原花青素为交联剂,考察原花青素的交联效果。同时我们比较了GTA、GIP、PA三种交联剂对明胶电纺膜性能的影响。在三种交联剂中,以PA为交联剂在大于40℃条件下对明胶进行交联,可以显著提高明胶纤维膜的疏水性能。与其他两种交联剂相比,该交联剂的使用对纤维形貌的改变最小,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纤维原貌,使得细胞能够进入纤维膜的内部生长。当PA交联剂浓度为5%时,明胶纤维膜具有最优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0.87MPa和148%。PA交联的明胶纤维膜具有最佳的抗酶解性能。同时对明胶电纺膜应用为伤口敷料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