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农地流转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是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生产要素。在资本和技术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必然会带来农村土地的变动与流转。从发达国家土地流转的经验来看,农地流转的前提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而界定清晰的土地产权和推进农地制度持续创新对于农地流转至关重要。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国家强行采取超经济手段配置资源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其直接后果是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靠农业积累加速发展工业等,结果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滞于农村,承受着半失业的痛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试行和广泛推广,旧体制掩盖下的农村劳动力隐性剩余开始显性化,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呈大规模流动之势。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农地市场不断发育,农地流转规模逐渐扩大,但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量相比,农地流转总体上仍然缓慢。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剩余劳动力转移下的农地流转问题,实现农地的规范有序流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内容由以下六章构成:   第一章为导论。主要是论述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介绍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涉及众多相关理论,本文主要对经济发展理论、资源配置理论、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从而为论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对部分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农地流转进行了考察。主要选择美国、英国和日本三个国家,在对这三个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它们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方面的经验,指明这些经验对于推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三章是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情况的考察。在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利用国家农业部的有关统计资料,对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农地流转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农地流转的区域差异;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农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土地流转市场供需失衡、农地流过程中的契约大多为口头契约、农地流转过程对农民权益的侵害等,其原因在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大量高素质劳动力外出和转移、土地产权模糊等。   第四章是个案研究。这一章以贵州省和平坝县为例,就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进行调查研究。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重点分析平坝县外出务工的年龄情况、教育程度、地区分布以及行业分布等;在农地流转方面,重点分析平坝县农户之间土地流转情况、流转意愿及土地流转的特点。   第五章是推动新形势下中国农地流转的政策建议。这一章首先探讨了提出农地流转政策建议的逻辑基础,然后设计促进农地有序流转的政策框架,最后围绕政策框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在这一章,从十个方面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从五个方面总结了论文的创新,同时从三个方面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本文主要观点和结论如下:   第一,在资本和技术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和土地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两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当其中一种生产要素发生变动时,必然会带来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流动,而要素规范、高效流转的前提在于产权界定清晰、要素流动或流转的交易成本降低。   第二,土地流转的前提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只有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才能真正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并培育完善的农村土地市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模式息息相关。此外,界定清晰的产权和推进农地制度持续创新对于农地流转至关重要。   第三,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国家采取超经济手段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结果是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靠农业积累加速发展工业等,广大农民基本上被排斥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之外,承受着半失业的痛苦。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试行和广泛推广,农村劳动力资源在农业内部得到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隐性剩余开始显性化,并使农业剩余劳动力呈大规模流动趋势。   第四,建国后农地流转制度的变迁大致经历了行政调拨流转、分配流转、准市场化流转三个阶段。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地市场不断发育,农地流转的规模逐渐扩大,但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量相比,农地流转仍然缓慢,土地流转和农地市场发育的区域差异较大。   第五,平坝县的个案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土地流转频率较高,农地流转具有形式多样、动机发生变化、土地流转范围、土地流转的市场取向开始显现等特点。   第六,农地有序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前提,而农地的有序流转必须要以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农地市场的发育为前提。促进农地有序流转,应从转出意愿的实现(有效供给主体)、转入意愿的实现(有效需求主体)、降低交易成本(有效的交易制度环境)三个方面着手进行考虑,同时进行具体的政策设计。
其他文献
五月飞花轻折柳,粼粼神光迎艳阳.2016年5月14-20日,历时七天的第二届中国铸造节在北京顺利落下帷幕.rn一、隆重开幕炫彩嘉奖rn隆重举办的铸造节开幕式荣耀邀请了十届全国人大
期刊
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时代到来,世界文化展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特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有助于传播本国的文化理念,促进不同文化圈的交流和融合。本文在全面分析中国文化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核心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并重点关注消费成瘾和文化折扣的作用。文章首先从贸易规模、出口产品结构、出口地区结构和贸易优势等几个方面对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中国文化贸易规模保持增长态
期刊
创新服务是中小型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中小型图书馆的力量源泉,只有通过不断地服务创新,中小型图书馆才有取之不尽的力量.图书馆的各项管理
由世界铸造组织(WFO)主办、日本铸造工学会承办的第72届世界铸造会议(WFC2016)于2016年5月21-25日在日本的名古屋市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800余位铸造工作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期刊
学位
谈到职业教育的启动和发展,校长们经常抱怨: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对职业学校的支持、保护太少,招生、毕业生安置没有有力的保障措施,校办产业缺资金、缺人才,办学困难重重。诚然,职业
为完成某舰载飞机飞行试验任务,采用应变法实测了其拦阻着舰时的拦阻钩载荷。在分析着舰拦阻过程中拦阻钩受载状态的基础上,建立了拦阻钩纵向、侧向和垂向这3个方向上的载荷
上世纪90年代,由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哈佛大学的波特(MichaelE.Poter)教授针对国家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概念——产业集群理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产业集群,无论是高科技产业集群,还
县域经济作为联系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我国国民经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则更是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寻求适合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