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对初中生的友谊质量、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的现状进行调查并试图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2)比较初中生的心理安全感、人际关系和生活满意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以期为提高初中生的友谊质量、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提供一些实证依据和新的视角。方法: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问卷(RESE)、青少年友谊质量问卷(FQQ)、中国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CASLSS)对广州市某三所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的1976名学生进行施测,调查其友谊质量、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的总体状况。然后,分别比较初中生的心理安全感、人际关系和生活满意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最后,探索友谊质量、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考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否在友谊质量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结果:(1)初中生友谊质量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女生的友谊质量量表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1974)=-5.37,p<0.01);在年级上差异显著,初一、初二年级的友谊质量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初三年级(F(2,897)=0.18,p<0.05;F(2,897)=0.15,p<0.05);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显著,独生子女的友谊质量量表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1578)=11.62,p<0.01);(2)初中生生活满意度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女生的生活满意度量表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1974)=-2.57,p=0.01<0.05);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年级同学的生活满意度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初三年级(F(2,897)=7.84,p<0.01);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显著,独生子女的生活满意度量表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1578)=4.81,p<0.01);(3)初中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女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1974)=-2.28,p=0.023<0.05);在年级上差异显著,初一、初二年级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初三年级(F(2,897)=1.76,p=0.007<0.01;F(2,897)=2.37,p<0.01);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显著,独生子女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1578)=5.90,p<0.01);(4)初中生的友谊质量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友谊质量越高,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越强(F(1,1974)=697.63,p<0.01);(5)初中生的友谊质量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友谊质量越高,生活满意度越高(F(1,1974)=807.468,p<0.01);(6)初中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越强,生活满意度越高(F(1,1974)=646.224,p<0.01);(7)初中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友谊质量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1)初中生的友谊质量、情绪调节效能感以及生活满意度在性别、年级、独生与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2)初中生友谊质量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友谊质量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友谊质量既能直接影响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又能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