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肽素、炎症因子与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来源 :宁夏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wei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大血管并发症。值得关注的是,部分糖尿病患者在并发冠心病后表现为心绞痛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且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推测无症状与有症状患者冠脉粥样硬化发病和进展机制相似,均易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但目前针对糖尿病无症状患者的研究很少,并且无症状发生率增高的机制也不明,尚缺乏简便实用的筛查手段来发现该群患者。文献称,炎症反应增强、炎症因子水平异常、糖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途径激活与糖尿病大血管和神经系统病变有关。晚近研究又有将炎症因子分为促动脉粥样硬化性(如IL-2、IL-6、TNF-α等)、抗动脉粥样硬化性(如IL-4、IL-10等)和中性炎性因子。和肽素(copeptin)在早期心功能不全患者即升高,推测对糖尿病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有提示作用。以往的研究还发现作为血管保护因素的可溶性糖化终末产物受体(esRAGE)在糖尿病时显著降低。目的本研究第一部分通过检测主要致病性和保护性炎症因子探讨炎症因子在2型糖尿病冠心病无症状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探讨了连续入选冠脉造影证实至少一支血管狭窄≥70%的2型糖尿病患者326例,其中122例无典型心绞痛史(无心绞痛症状组,silent ischemia [SI]组),204例稳定性心绞痛或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绞痛症状组,angina pectoris [AP]组)及50例单纯型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结果SI组IL-10水平低于AP组(P<0.05),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SI组的和肽素水平高于AP组(P<0.05)和对照组(P<0.01)。而IL-2、IL-4水平在SI组略低于AP组,但无统计学差异,但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无症状患者较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对照组和肽素显著性增高(P﹤0.01)。急性冠脉综合征较稳定性心绞痛,无症状组及对照组炎症因子及esRAGE显著增高(P﹤0.05)。无症状患者糖尿病病程较长。结论和肽素和IL-10在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冠心病发病中具重要作用。无症状患者糖尿病病程较长。目的本研究第二部分探讨了上述炎症因子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无症状冠心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包括连续354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一支血管狭窄≥70%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136例SI组,218例为症状组。检测两组IL-4(-589C>T)和IL-10(-819 C>T,-1082A>G,-592A>C)多态,IL-4用限制性内切酶法分析,IL-10以直接用测序法。结果症状组患者IL-4-589CC纯合子频率较无症状组明显增多(P﹤0.05),IL-4-589CC等位基因频率在症状患者中明显增多(P<0.01)。IL-10 -1082A>G, -819 C>T和-592A>C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IL-10在2型糖尿病无症状冠心病患者中显著降低,而和肽素水平则明显升高。IL-4 -589CC基因多态频率在糖尿病冠心病有/无症状患者中存在差异,这些可能与无症状发生机制有关。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本文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引导学生提问 探究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
摘 要:高中化学由于知识面广、横向纵向联系多、疑难点密布,许多同学认为化学难学,内容多、杂、乱。也有同学说化学“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多就乱,一长就忘”,在考试时很难得高分。这些都体现了许多同学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化学学科的特点理解不够,学习方法不是十分妥当。化学学科既体现了理科重视实验,重思维推理的一面,又体现了文科重视读书,强化记忆的一面。了解了这一特点,只要我们在平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
目的:通过观察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失、血肿周围脑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浓度的影响,明确NSE和s-100β蛋白在早期
目的:比较肝素-鱼精蛋白双滴定法与传统法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实施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9
摘 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五种需要——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感情上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  关键词:表扬 精神需求 学生  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引导人,在学校的各种活动,实质上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作为一名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