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豆(Glycine max)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植物蛋白质和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作为豆科植物的一员,大豆能与根瘤菌互作共生并形成根瘤。在根瘤中,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元素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形式。由于根瘤是一个植物和根瘤菌共生的器官,根瘤中的基因调控方式可能和根中不同。可变剪接(AS)在转录后的修饰过程起关键作用,同时对蛋白组的丰富性有很大贡献。AS是如何参与大豆与根瘤菌之间共生的这一问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Glycine max)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植物蛋白质和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作为豆科植物的一员,大豆能与根瘤菌互作共生并形成根瘤。在根瘤中,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元素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形式。由于根瘤是一个植物和根瘤菌共生的器官,根瘤中的基因调控方式可能和根中不同。可变剪接(AS)在转录后的修饰过程起关键作用,同时对蛋白组的丰富性有很大贡献。AS是如何参与大豆与根瘤菌之间共生的这一问题,还有待阐释。此外,目前尚未有大豆根瘤中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s)的报道,而它们在大豆根瘤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值得探究的。本研究从功能基因组学出发,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发现了大豆地下组织(接种和不接种根瘤菌条件下)中产生的大量全长转录本,结合二代转录组测序数据,揭示了根瘤发育过程中AS和lnc RNAs的动态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单分子实时测序共获得了154,230条大豆地下组织的全长转录本,包括根瘤和对应的未接菌根的九个发育过程,共覆盖到了36,005个位点。通过鉴定全长转录本并对其特征分析,我们发现了大豆转录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154,230条转录本平均长度(2,600 bp)远高于目前参考基因组中注释的转录本(1,855 bp)。其中,大约四分之三(116,551)的全长转录本是来自于已知注释位点上的新的转录本结构,因此我们的数据丰富了基因结构,为基因组提供了更完善的注释。(2)在36,005个位点中,73.8%的多外显子位点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剪接变异体。全长转录组反映的AS现象远比已有注释中的复杂。通过全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差异剪接的基因在根瘤形成过程中高度多样化,并且这些基因富集在各自特定的发育时期。随后,我们分析了不同的发育阶段中表达出不同的主要转录本的位点,其中907个多转录本位点会发生连续或时期特异的主要转录本转变。这些基因的功能涵盖了多种生物功能,包括调控转录、营养物质的运输等。进一步对这些基因分类和比较,我们发现一些主要转录本转变会对其蛋白产物产生影响,进而可能会造成生理功能的变化。(3)从大豆全长转录本中,我们鉴定到了1,122个高置信度的lnc RNAs。我们发现,相比于mRNAs,两种类型的lnc RNAs(基因间非编码RNA,linc RNAs和天然反义非编码RNA,lnc NATs)都具有较少数目的外显子,较低的表达水平。在几百个lincRNAs和lncNATs中,只有17个是在接菌与不接菌处理的同一时间点下有差异表达的,这些差异表达的lnc RNAs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我们推测,某些特异表达的lnc RNAs可能参与根瘤发育过程并发挥一定的作用。本研究为大豆mRNA与非编码RNA提供了完善的全长注释,同时发现了许多特殊的可变剪接转录本位点,它们可能在根瘤发育,共生固氮以及氮的转运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本研究对于豆科与根瘤菌互作的基因组学研究,基因功能研究以及豆科作物遗传改良等多个方面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玉米小斑病(Southern corn leaf blight,SCLB)和大斑病(Northern corn leaf blight,NCLB)是玉米最主要的两大病害,分别由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和Setospheria turcicum引起,一般每年导致减产15%-20%,严重时减产50%以上,因此如何防治玉米小斑病和玉米大斑病成为被广泛关注的问题。为了挖掘玉米
水稻作为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的稳定性对世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磷肥的施用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因其利用效率低,致使磷肥资源严重浪费。因此,为了培育磷高效水稻品种,我们迫切需要研究清楚磷高效品种磷利用效率的分子机制。分析抽穗期、单株产量、成熟期秸秆干物质量、抽穗期秸秆干物质量等生物学指标发现:水稻籽粒对磷具有富集作用;增施磷肥有利于干物质量、干物质中磷积累量和产量的增加,不利于磷利用效率
细胞中的DNA不断受到各种外源和内源因素的损伤。这些DNA损伤严重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生物进化了多种DNA损伤修复机制以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在哺乳动物中,很多调控DNA损伤修复的重要蛋白都含有乳腺癌易感基因C末端(BRCT)结构域。模式植物拟南芥有22个含BRCT结构域的蛋白,但是绝大部分BRCT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明确。为了鉴定参与DNA损伤应答的BRCT蛋白,我们筛选了一系列B
环鸟苷酸(Guanosine-3’,5’-cyclic monophosphate,cGMP)是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参与各种信号转导过程。哺乳动物cGMP通过激活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cG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PKG),继而磷酸化下游相关蛋白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目前植物细胞内是否存在类似动物cGMP-PKG的信号途径尚未清楚。本研究从甘蓝型油菜中克隆一个具有环
SWEET基因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在不同物种中该类基因数量不尽相同。其所编码的蛋白为一类新发现的膜蛋白,该蛋白含有7次或3次跨膜α-螺旋,在空间上由2个3次跨膜螺旋的Mt N3结构域和1个起连接作用的跨膜螺旋组成,或由1个3次跨膜螺旋的Mt N3结构域组成。在植物中,该类蛋白被报道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包括糖类转运、宿主-病原菌互作、生长发育、衰老、协助离子转运等,它们既调控植株的生长发育
迟缓爱德华氏菌是水产养殖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原菌之一,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防治迟缓爱德华氏菌一直是困扰养殖者和研究者们的难题。迟缓爱德华氏菌的致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目前已知迟缓爱德华氏菌利用T3SS、T6SS、鞭毛系统、铁吸收因子、群体感应、双组分系统和胞外素等致病因子在宿主细胞中侵染和存活。T3SS是迟缓爱德华氏菌中最重要的两个分泌系统之一,能够合成、组装、分泌毒性蛋白和效应蛋白
钼(molybdenum,Mo)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在生物体内不能单独的发挥作用,通常以钼辅因子的形式参与体内的各种代谢反应。本实验室前期已完成了水稻533份种质材料在三种大田情况下秸秆和籽粒钼浓度的考察,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获得了一些可能引起水稻品种间钼积累差异的候选区段,其中最为显著的两个区段分别扫描自籼稻亚群和粳稻亚群,且位置分别在水稻第8号和第2号染色体上。进
水稻(Oryza sativa L.)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离子组包括其体内全部大量和微量矿质元素,各种矿质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研究了水稻不同组织器官各种元素的分布及吸收转运特点,并且筛选出一些在特定组织高表达的基因作为候选基因。本研究在533份具有广泛遗传变异的种质材料中挑选30份代表性材料,在水稻发育的三个不同时期,完成了对每个品种12个组织的取样工作
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PA)和二脂酰甘油(diacylglycerol,DAG)是脂质代谢的中间体,是磷酸、糖脂和存储性脂质合成的重要前体物。同时,PA和DAG也是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不同的信号转导过程,在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脂磷酸磷酸酶(lipid phosphate phosphatase,LPP)催化含磷酸基团的脂质如PA和二脂酰甘油焦磷酸(di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