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增强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412327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传感器作为直接或间接检测生物分子、生理或生化过程相关参数的分析器件,由于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快、操作简便、样品需要量少、可微型化、价格低廉、可以实现连续在位检测等特点,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医药工业等领域展现出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纳米粒子引入酶生物传感器的制备过程中,主要做了下面两个部分的工作:第一.用溶胶凝胶(sol-gel)包裹纳米金粒子(AuNP)和辣根过氧化酶(HRP),结合纳米技术、溶胶凝胶和自组装技术,既保持了纳米粒子对电极的增敏作用,又大大延长了电极的使用寿命。系统地研究了pH、扫速对HRP酶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优化了电极的制备条件,实现了HRP酶电极对H2O2的响应,并考察了电极的稳定性。酶电极电子转移速率常数7.8 s-1,检测H2O2线性范围是1.6μmol L-1 - 3.2 mmol L-1,检测限为0.5μmol L-1(信噪比3),米氏常数1.1 mmol L-1,在4℃下放置100天后对H2O2的响应仍保持原来的92%.第二.论文利用碳纳米管(CNT)制备黄嘌呤氧化酶(XOD)电极,制备了XOD/CNT/GC电极, CNT既是电极材料又作为XOD与电极电子转移的促进剂,实现了XOD与GC电极的直接电子转移。同时对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做了探讨,并研究了对黄嘌呤(XA)的检测,电极电子转移速率常数2.0 s-1,检测线性范围0.1μmol L-1– 1.0μmol L-1,检测限80 nmol L-1(信噪比3),米氏常数0.05 mmol L-1,在4℃下放置14天后对H2O2的响应降低4%.为了提高酶电极的稳定性,实验采用sol-gel包裹纳米粒子和XOD,制备了XOD/MCNT/ sol-gel/GC电极,实现了对XA的响应,电极检测的线性范围0.5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主要实验室指标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3年就诊于我院的85例CLL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可能影响预后
会议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血液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近十余年免疫调节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等新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MM的疗效、
会议
一、EBV概述 1964年Epstein,Achong和Barr从非洲儿童Burkitt淋巴瘤细胞培养的淋巴细胞株中发现病毒颗粒,后人将其称为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EB病毒属疱疹病毒,为
会议
会议
玉米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对低温十分敏感,该阶段低温会发生延迟型冷害,如出现出苗率降低、苗矮、根系发育迟缓、叶片面积减少、光合效率下降等现象,严重时会造成大面积死亡,极大地影响玉米种植区域和生产潜力。本实验在大田和室内两种环境条件下利用冷敏感亲本“K932”和耐冷亲本“美C”构建的F2:3群体研究萌发期和苗期耐冷遗传基础,并对这两个时期遗传基础进行比较研究,试图解析玉米在生长发育早期阶段耐冷遗传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