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为人类提供了粮食和其他不可替代的原料。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规模。是国民经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重要的基石。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导致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与此同时我国却面对着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的局面。因此通过加强投入而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的产量成为了当前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研究方向。耕地集约化利用相关的问题也应运而生,本问题的研究对有效整合耕地资源、通过改进资源配置和管理技术来提高粮食产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立足提高耕地集约化,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学术前沿、梳理了耕地集约化的相关理论。建立了基于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历年耕地集约化程度进行测算。并利用截面数据对各省市耕地集约化程度进行测算,进行全国的纵向比较和地区间横向对比。通过对结果的分析,给出合理的政策建议。文章从耕地的投入强度、利用强度、产出效益和持续状况4个准则层出发,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了指标体系,并借鉴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然后利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分别对1996年以来全国耕地集约化总体上变化趋势和31省市的区域耕地集约化程度进行测算并根据测算结果进行了评级,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结果评价,给出政策建议。同时基于我国沿海地区、中部、西部经济发展和历史性差异存在着巨大差异,通过横向比较得出直观的结果表明:其一,1996年以来的耕地集约化总体上差异进测算表明耕地集约化整体上呈现缓慢上升,其二,我国各省市地区间耕地集约化水平的差异很大,整体呈现出中部、沿海省份传>西部省份的趋势,根据各地区耕地集约化综合分值,可将其大致分为四类:综合分值最低的是山西、贵州、云南、甘肃和青海5省。较低的是辽宁、广西、海南、重庆、西藏、陕西和宁夏7省市。较高的是北京、天津、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上海、浙江、安徽、和四川9个省市。综合得分最高的省市是河北、江苏、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和新疆共10个省市。并针对研究结果,结合实际经济、人文、历史因素等情况进行了分析。文章的最后通过对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并根据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耕地集约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