煅烧牛骨表面矿化修饰及成骨能力的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zh06014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世界每年因外伤、先天性发育不良、占位性病变以及骨疾病等因素造成的骨损伤和骨畸形患者,高达几千万之多,且每年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故而,急需要合理的修复方式及大量的骨修复支架材料。目前,骨修复支架材料的研究主要是以解决其支架材料的诱导活性与自体骨活性的一致性为中心,从而快速修复骨缺损位点,促进新骨的生成,且恢复正常骨组织的形态与功能。因此,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修复方式和复合支架材料科学的应用极其重要。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HA)矿化修饰煅烧骨表面后对物理性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诱导能力以及体内成骨性能的影响,为骨支架材料的探索提供新的观点。方法:1、将新鲜的胎牛松质骨通过马弗炉高温处理,制出煅烧牛骨材料,即β-磷酸三钙(β-TCP),经过模拟体液(SBF)的浸泡,获得表面沉积HA的矿化煅烧骨材料,即β-TCP/HA材料,通过能谱法(EDX)、万能力学检测仪,检测复合支架材料的孔径、孔隙率、主要组成成分、力学性能,获取复合支架材料的基本特征,为后续实验提供数据支撑;2、采用大鼠淋巴细胞分离液直接从大鼠股骨中分离BMSCs,然后,经形态学以及细胞生长趋势观察,获得高纯度的BMSCs;3、Live-Dead染色和MTT试剂盒验证材料的体外细胞毒性;4、通过计算BMSCs在骨块材料上的黏附率检验矿化煅烧骨的生物相容性;5、采取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与QRT-PCR检测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情况,揭示矿化煅烧骨复合材料诱导成骨分化的能力;6、以大鼠头骨构建骨缺损模型,植入材料,进而观察骨缺损部位的修复能力,新生骨的含量以及支架材料的生物降解率,进而探讨矿化修饰煅烧骨复合支架材料与BMSCs复合后的体内成骨效果。结果:1、煅烧骨的主要物质经检测为β-TCP,表面矿化层的主要物质为β-TCP/HA,其孔径的大小约100~400μm,孔隙率分别是(71.52±0.18)%和(70.86±0.22)%,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矿化煅烧骨材料力学性能比煅烧骨材料有显著的提高(P<0.05);2、分离获取高纯的BMSCs;3、煅烧骨矿化修饰前后均有生物安全性;4、BMSCs与矿化煅烧骨材料具有良好的复合性;5、矿化煅烧骨材料与煅烧骨材料相比ALP的表达量极显著性升高(P<0.01),且成骨Ⅰ型胶原(COLⅠ)基因mRNA的结果显著性升高(P<0.05)、骨钙素(OPN)基因mRNA的结果无显著性变化,骨桥蛋白(OCN)的结果呈显著性升高(P<0.05);6、成功构建了大鼠颅骨缺损模型,直接观察发现,随着愈合时间的延迟,BMSCs复合矿化煅烧材料比矿化煅烧骨材料和煅烧骨材料骨缺损愈合更早更好。结论:矿化煅烧骨复合支架材料有良好理化性能,同时具有细胞相容性以及骨诱导活性,可以提高细胞的成骨能力。此外,复合BMSCs的矿化修饰煅烧骨复合支架材料植入骨缺损部位,能够快速促进新骨生成,缩短骨缺损愈合时间。
其他文献
整形美容  1在伤口愈合中的尿酸与黄嘌呤氧化还原酶  慢性伤口愈合的治疗是个难题,由于伤口感染、并发症多、治疗周期长、住院时间长,经济开支多,成为患者和医师共同的负担。因此,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希望加快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本文作者在对下肢静脉性慢性溃疡患者的观察中,发现伤区有嘌呤代谢产物增多的现象,查出伤区液内尿酸含量升高,而且与伤区严重程度成正相关。伤区的尿酸前驱物-包括腺苷减少。还查明
为研究废弃电路板的破坏机制,采用扫描电镜对6个典型的废弃电路板材料断口进行形貌分析。电路板外观形貌具有白相似性,表现出分形的特征。基于分形理论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编
[摘要]目的:比较正畸医师与普通人对尖牙替代上颌侧切牙正畸治疗和正常完整牙列者的微笑审美差异。方法:选取以尖牙替代上颌侧切牙进行矫治的患者25例,分为两组,即单侧组(单侧尖牙替代)10例和双侧组(双侧尖牙替代)15例。选取完整牙列者20例为对照组。拍摄患者治疗后面下1/3微笑像,由正畸医师和普通人两组用VAS方法评价每一张微笑像吸引人的程度。结果:正畸医师与普通人对单侧尖牙替代患者的微笑美学评价有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成功的重要标志。介绍了长江大学《生产测井原理》精品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引起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在眼部血管发生病变。由于前期病变没有明显变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等级之间差异性小,病情发展迅速,长期会导致病情恶化,最终导致视力下降,造成眼部失明。目前,在临床上眼科专家根据视网膜图像找到病变位置后再做出诊断治疗方案,这样依赖于临床经验可能会导致漏诊、误诊等情况。再加上某些地区的医疗条件受限和人工处理视网膜图像效率低的问题,可能使患者耽误了最佳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