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快速发展,各国纷纷加快对外贸易步伐,积极抢占有利的世界市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拥有巨大的市场资源,经济飞速发展,被世界各国视为最有发展潜力的国家;而新加坡作为新兴工业国,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东南亚重要的贸易通路,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新友好关系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0年10月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新两国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合作不断加深,两国贸易持续增长。2008年10月23日,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础上,中国与新加坡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中国与东盟单个国家之间签订的第一个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预示着中新两国经贸合作步入新的阶段。中国逐步成为新加坡第二大贸易伙伴国,而新加坡也始终是中国在东盟内的第一大伙伴国。中新两国双边贸易关系已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与新加坡双边贸易的发展及推进因素进行分析,一方面能为推动两国贸易进一步发展提供现实及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区域贸易发展战略提供了宝贵经验及建议。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与新加坡双边贸易的发展及推进因素进行探究,为推动中新两国日后贸易发展以及调整我国自贸区战略提供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为五章,具体的研究思路与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相关文献综述、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从中新两国贸易额及贸易结合度指数角度对中新两国贸易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第三章运用比较优势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以及自由贸易区理论对推进中新两国贸易发展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第四章是推动中新两国贸易发展因素的实证分析,本章首先运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对中新两国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其次运用贸易特定化系数以及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新两国的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分析,最后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新之间存在的自由贸易区所产生贸易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五章是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对中新两国贸易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在1995年之后中国与新加坡贸易额不断增长,两国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尤其是在2001年之后,中新两国贸易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两国贸易增长速率、贸易结合度大幅提高。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推进中新两国贸易的发展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中新两国在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所存在比较优势差异,且具有互补性,比较优势的差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中新两国存在明显的产业内贸易互补,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上,产业内贸易成为中新两国的主要贸易特征,并且成为扩大双边贸易的重要途径和新的增长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新两国贸易有正的促进作用。与先前文献相比,本文采用的是最新数据,且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于中新两国的贸易发展以及推进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脉络清晰;此外,在自由贸易区效应实证分析中,本文在传统贸易引力模型基础上,创新性引入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新加坡和金融危机虚拟变量,采用VAR模型并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得出协整方程,进而分析双制度因素对中新两国贸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