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的重要前提和核心特征。公平正义既是人类衡量美好社会的标准,又是人们评价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更是我党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把社会公平正义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大力促进社会公平,切实维护社会正义,使公平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本文第一部分根据人类对和谐社会思想发展的脉络,阐述了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念、“和谐社会”理想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思想,指出中西方传统文化关于和谐社会的认识的局限性,唯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和谐社会的本质、基本动力和正确途径,着重分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评价标准。
本文第二部分重点论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从公平正义思想的历史溯源为起点,探讨了公平正义的内涵、特征及基本原则;阐述了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指出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心特征,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尺度,是社会充满活力的重要动因,也是社会实现安定的重要手段;着重分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指出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核心内容。
本文第三部分主要是围绕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这一主题,列举了当前中国社会现存的诸多不和谐、不公正的表现。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与发展、党的执政基础、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全局稳定和民主化进程六个方面实证了公平正义缺失对当前中国社会的危害程度,指出实现公平正义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提出应树立科学的公平观,坚持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努力寻求权利、机会、规则、分配的公平;采取制度建设、惩治腐败、教育宣传等措施和手段,积极构筑公平正义的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