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空气的品质直接关乎人们的健康。如何良好的进行室内气流组织设计以及有效的排除污染物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室内污染物中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气溶胶的传播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密闭空间内,不良的通风会增加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与人们受到感染的风险,因此对这种微生物气溶胶在器械通风房间内的扩散规律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采用大涡模拟的湍流模型对不同通风形式的人体呼吸产生气溶胶颗粒物的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从理论入手,介绍了大涡模拟、离散相模型以及计算流体力学的数值求解等理论知识,并根据文献调研选择了壁面自适应亚格子模型作为研究手段;介绍了气溶胶的基本受力情况,并计算分析了呼吸产生气溶胶的受力,选择重力、拖拽力、热泳力作为本研究考虑的受力。搭建了实验平台针对大涡模拟湍流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大涡模拟的预测结果良好。针对正弦呼吸和室温两个影响因素进行了模拟研究,确定了考虑正弦呼吸的重要性,以及考虑不同室温条件的必要性。对三种通风形式,即置换通风、混合通风与层式通风,在三种室温和三种通风速度的情况下,进行了人体呼吸产生颗粒物扩散的模拟研究,从舒适性、气溶胶浓度分布和气溶胶排除效率三个方面对各个工况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就舒适度而言,置换通风有着更好的表现,即使在较高风速时人体周围的气流速度也在0.4m/s以下;混合通风和置换通风只有在中风速情况时的人体周围的气流速度在0.5m/s以下,在高风速情况下,两种通风形式都会使人体周围气流速度较高而导致不舒适。置换通风在人体呼吸区域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尤其在室为24℃和27℃时,人体活动区域浓度均在1e-11kg/m3以下;混合通风室内气流的混合度较高,所以其室内的颗粒物分布更加均匀,尤其是风速较高时,人体活动区域气溶胶浓度均在1e-12kg/m3以下;层式通风房间较低区域的气流较为紊乱,导致其在各种情况下呼吸区域均有着很高的气溶胶浓度,大部分工况均高于2e-11kg/m3。在室温为24℃高风速的工况下置换通风形式的气溶胶排除效率最高为1.98%;在室温为30℃时高风速的工况下混合通风形式的颗粒物排除效率最高为14.11%;层式通风形式的颗粒物排除效率受室温影响较小,效率最高的工况为室温27°C高风速情况,排除了 9.8%的颗粒物。本文的工作为微生物污染控制和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了一些经验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