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哥巴文是纳西族使用的一种音节文字,在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中,文字体系成为了一种传播和延续民族文化的媒介。自古,纳西族使用着比较原始的东巴象形文字来记录经书,这是一种表意文字,然而在漫长的文字发展过程中,同一个民族渐渐出现了另一种表音的音节文字,即哥巴文,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关注的现象。哥巴文异体字的研究,对我们进一步研究文字怎样从表意文字发展到表音文字,提供了材料。同时,也可以为我们动态的展现文字体系内部的变化,异体字的发展就是文字系统发展的缩影。本文所收集的哥巴文异体字符主要来自以哥巴文译注的八本经书:(一)李霖灿先生收集的《么些族占卜起源的故事》;(二)和即仁先生整理的《求取占卜经》;(三)傅懋勣先生的遗稿《祭风经——迎请洛神》;(四)载于《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中的五本经书《大祭风·超度董族的吊死者·卷首》、《超度死者·卢神启程》、《向神求威力》、《大祭风·迎请精如神·卷首》《大祭风·迎请莫毕精如神·卷中》、《大祭风·迎请卢神》。除此之外,我们还收集了《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中,散落于以东巴文书写地经书里的零星哥巴文字符,他们分布于经书的封面、正文以及跋语部分。全文除绪论之外,共有四章内容。首先通过统计法,对哥巴文异体字进行定量统计;然后运用数据库技术,将统计的哥巴文异体字字符建立数据库,进行电子化保存、统计和检索,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整理;最后通过分析法,对其作出定性分析。考察各地域异体字的类型、特点及其差异,并且分析异体字产生的原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哥巴文异体字的研究现状,虽然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一些学者的注意,但是并没有对其作出详细的阐释。所以,我们运用较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哥巴文异体字符进行了较全面的收集整理,并加以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文字发展的规律等问题,提供基础资料。第一章的内容,主要是哥巴文异体字的概述。首先论述了哥巴文的性质,并且在材料收集的过程中,对哥巴文字符作出初步判定;接着,我们综合各家之言,以及实际情况,对哥巴文异体字作出了较为合理的定义;然后,将异体字分为异写字和异构字两类;最后,列出异体字表的体例。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按照丽江、鲁甸、宝山鸣音大东地区进行分类,首先概述三地的哥巴文异体字情况;然后,分别分析各地代表东巴哥巴文的用字特点,对其哥巴文异体字进行个案描述;最后,从经书分布、书写行款、常用异体字用字特点以及异体字的符号体态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三地在哥巴文异体字用字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第四章分析哥巴文异体字的成因、规律及影响。据分析,哥巴文异体字形成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部分,内因指文字内部的发展演变过程,使其形成了哥巴文异体字形。而外因主要是由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地域的自然差异、书写的工具和材料、以及书写者个人的文化修养、审美角度的不同等外界环境造成,使得哥巴文字符产生了异体字形。最后,总结哥巴文异体字的规律及影响。总体看来,文章较全面的收集了哥巴文异体字字符,并对其进行分类,按照不同地域、不同东巴进行分析,总结哥巴文的用字特点,较为客观的阐释了哥巴文异体字的发展规律,同时为进一步研究文字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