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杜威也说:“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学校为学生所能做的或所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尤其重要的一种,也是最贴近学生核心素养个体个性发展的一个维度。思维横贯于学习活动的始末,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应从培养思维能力开始。在普通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常常忽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品质是当前教育短板和社会所需人才品质的结晶,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达的水平和特点。思维品质的提升可通过语言学科教育来实现,而英语学科教育具有其显著优势,因为英语思维知理性、逻辑性、批判性均显著于汉语思维,非常有助于中国学生的终身发展。程晓堂认为“青少年阶段是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在中学英语课堂中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考路径应在充分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本质的基础上。但是,理念上的理解与课堂中的实践以及实践效果往往是存在差异的。本研究旨在研究教师的教师信念与实践之间存在的差异。全文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研究问题的由来,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和论文结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思维品质的定义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第三章为研究设计,说明了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工具,研究过程和数据的分析与讨论。第四章为研究的结果与分析。最后一章为结论,主要讨论研究成果,并反思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