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城市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郑韩故城恰好是同期这些诸侯国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它曾历经郑、韩两个国家,为都时间超过了500年。对它的历史地理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东周的城郭制度,而且也能凸显出先秦都城在大遗址保护中的历史价值。本文从历史地理角度出发,通过综合运用历史文献、考古资料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郑韩故城进行初步研究和复原,试图进一步摸清故城的布局特征。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尝试探讨郑韩故城兴起的历史地理背景。从交通位置,军事地位,山原、水文条件等方面揭示其所在区域的特殊优势,并分析郑国和韩国两代均择都于此的社会文化背景。第二,探讨郑韩故城在郑国初兴到韩为秦亡过程中城市的空间扩展。特别是韩代郑后,韩都因袭郑都,在城市规模和形制上均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本文将以城墙和城门的变迁深入分析和探讨郑韩故城城市变迁以及韩代郑后其城市在发展中扩展轨迹上的变化。第三,探讨郑韩故城城内结构与布局。以宫殿和太庙等宫城建筑、护城河、城内储排水系统、韩都地下冷藏设施、市、以及各种手工业作坊等城市组成要素为研究对象,分析各自结构以及其位置关系。第四,对郑韩故城的城郊结构、布局进行研究。城郊祭祀空间主要以“桑山”雩祭祭祀空间和东门外文化空间为例,并结合文献记载尝试复原。同时还涉及西南郊和西郊的贵族甚至是韩侯王墓葬等,并尝试分析其布局特点。第五,对郑韩故城祭祀遗址的具体复原研究。主要从墓祭遗址布局、社稷祭祀遗址布局和宗庙祭祀遗址布局三个方面进行复原研究。第六,小结部分。试析郑韩故城在中国古都发展史中的地位。进一步认清今天对郑韩故城遗址保护的意义所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考古资料的支撑下,从城市历史地理学的专业角度,来探究郑国、韩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各自城市空间的扩展。同时着重关注韩国取代郑国后城市空间的扩展,以及郑韩故城军事区、郊区祭祀空间的特点。自杨宽先生提出整个春秋战国时期郑韩故城城郭形态均为“西城东郭”的说法以来就多有争议。本文通过初步复原研究认为:郑韩故城的城郭形态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郑国的城郭形态为“内城外郭”,韩国的城郭形态为“西城东郭”,另外本文还尝试对故城城内、城郊两大部分的空间结构以及城内各要素的布局进行专门研究,揭示故城的城市布局特点以及其对以后都城规划方面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