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生动物旅游隶属生态旅游范畴,为人类提供了近距离接触自然、探索野生动物的机会,是世界上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类型之一。在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逐渐成为新常态的背景下,旅游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教育功能应该得到极大的释放,促进野生动物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平衡,实现野生动物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互利互惠。本文以空间生产理论为基础,结合旅游空间生产的特征,构建了野生动物旅游地空间生产的理论分析框架,从微观尺度研究野生动物旅游地的空间生产过程和机理。同时,以游客感知与认同理论为依据,将SPSS因子分析、AMOS结构方程模型、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相结合,以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为案例地进行实证研究,探索野生动物旅游地空间生产的旅游认同,得到以下结论:(1)政府、景区运营管理者对旅游空间进行控制和对游客进行规训,而游客则对旅游空间进行内化与反抗,在双方共同作用下构建了具有社会意义的经济空间和象征意义的体验空间。在空间实践层面:政府和景区运营管理者作为旅游空间的生产者构建了抽象空间,而游客和丹顶鹤等野生动物作为空间消费者在生活空间中进行空间实践;在空间表征层面:以丹顶鹤作为文化内涵,旅游区运营管理者在建筑景观、景观符号和官方话语、旅游活动和主题事件等方面来构建具有符号象征意义的野生动物旅游空间,将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打造成为一个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东方湿地,仙鹤家园”,实现对游客的规训和同化;在表征空间层面: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游客对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表征空间的旅游认同感,结合深度访谈资料,发现游客对旅游区的旅游认同和行为意向体现了对表征空间的内化与反抗过程。(2)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游客旅游认同的形成是多元主体对旅游区空间共同建构的结果。滩涂自然景观和丰富的鹤文化资源是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政府和景区运营管理者通过景观符号的塑造和旅游活动的策划来加强和深化游客对目的地地方性的认同和对野生动物旅游景区价值的认同;游客通过景观符号感知和旅游活动体验获取对旅游区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形成自身对野生动物景区的旅游认同,并将这种认同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意向,有效实现了旅游区承担的生态认知和环境保护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