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复合社会管理模式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tworth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深刻的变革过程之中,新的社会元素不断涌现,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新型社会管理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意义深远。在这一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完善社会管理模式,将公民和社会组织纳入社会管理的主体范围,在社会管理和服务方面,引导其发挥积极的作用,避免和克服各种消极影响,共同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出力。以此为契机,通过处理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种种新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使其更加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有效的进行社会管理,就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全新课题。论文借鉴了当代中外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最新理论或研究成果,运用规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系统方法等来进行撰写。论文可以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交待了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研究方法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界定了社会管理的相关概念,并根据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模式,提出当代我国复合社会管理模式。这是一种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模式,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及公众协同参与社会管理。同时还分别从宏观层面梳理了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社会管理模式演变,从微观层面分析了我国建国初期至今社会管理模式的变化。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复合社会管理模式的内涵及逐步提出过程,并总结了在构建当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总结了国外发达国家社会管理模式的经验,以对我国复合社会管理模式的构建提出借鉴。第五部分提出了完善我国复合社会管理模式的对策。构建当代中国复合社会管理模式对我国社会建设和管理意义重大,论文在分析总结各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框架。我国复合社会管理模式的构建框架应该包括两大体系:第一个体系是核心管理体系,即在党的领导下,构建新型政府管理体系、新型社会组织管理体系、新型公共管理体系。第二个体系是运行保障体系,是保证社会管理核心体系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包括五个子体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有效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社会发展的检测、预警和调控能力,健全社会运行监控体系;推动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积极协调社会关系,健全社会工作运行体系;大力倡导志愿服务精神,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健全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其他文献
<正>宋代诗人苏东坡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的真实面目是指庐山的整体面目,横看的岭侧看的峰,只是庐山真面目中的一个方面,
本文从恢复性司法的视角切入,以被害人保护为主线,以理论和实践为依托,分析论证恢复性司法对于被害人保护的意义。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共分三大章,具体结构如下:第一章理论概述
目的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35-55)多肽免疫C57BL/6小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并初步探讨EAE发病的免疫学机制。方法用MOG35-55抗原免疫C57BL/6
<正> 一我从来没有选择过什么。我无目的地来到这个世界上。而我却爱着被选择后的一切:生命、民族、生存的空间,恋人,花朵,人间的一切。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真诚地爱
真实感自然场景模拟技术一直以来都是计算机图形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而真实感云场景模拟技术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云场景模拟技术的研究不仅在计算机图形和虚拟
本文共分四部分对占有制度的核心内容即占有的效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第一部分研究占有效力的理论基础,第二、三部分分别研究从纵向和横向比较的角度对占有效力进
针对如何提高亲子音乐教育课堂实践中教师、家长与孩子多元主体之间与音乐符号的沟通和交流;如何使家长的亲子音乐教育意识从自发性转变为自觉性;如何提高亲子音乐教育课程在
《金縢》一文出自《尚书·周书》,两千年来它一直备受学者的关注与争议。此文从史学来看,诸多史实疑窦丛生。从文学来看,一方面,它以叙事为主,迥异于《尚书》的六体记言体例;
城市群边缘区是相对于城市群核心区而言的。城市群边缘区与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对于全局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同城市群核心城市相比,城市群边缘区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等区
本文研究了陕西省西安、杨凌和宝鸡地区零售鸡肉、猪肉、牛肉、羊肉和即食凉拌菜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沙门氏菌分离株的血清型、药敏性、基因型、Ⅰ类整合子、Ⅰ型沙门氏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