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时期中越往来密切,越南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定期向中国派出使臣,逐渐形成了特殊的北使文献。与朝鲜的燕行文献多为笔记丛谈形式不同,越南的北使文献以汉文诗歌居多,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使者高超的汉文水平,展现了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学的深刻影响,更提供了异域视角中的中国形象,为中国与周边亚洲国家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文献资料。武辉瑨(1749-?),字自昭,作为越南西山朝使者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两次出使中国。武辉瑨北使过程中撰有汉诗集《华原随步集》和《华程后集》。另外,在署名武辉瑨、吴时任、潘辉益所著的《燕台秋咏》中收录了武辉瑨的部分汉诗,与《华程后集》诗歌内容相同。本文以《华原随步集》和《华程后集》为底本,参补《燕台秋咏》中的序文,旨在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武辉瑨北使汉诗中的中国古典诗学渊源、中国形象的体现、以及中越朝三国的诗歌交流。武辉瑨北使汉诗以状景抒怀为主,通过记述行程中所见所闻,形象地描绘了越南使者眼中的中国自然风景、历史古迹、行宫御园等,展示了他者眼光中的“中国”形象。同时,从武辉瑨的汉诗中也可看出,其模仿中国格律诗的痕迹也十分明显,笔者从格律、意象及审美趣味等方面追根溯源,发掘其汉诗诗风中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武辉瑨汉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与他人的唱和诗,唱和的对象不仅包括了清朝朝廷的官员、士人,还有同来中国朝贡的朝鲜使者。这些诗歌唱和作品不但补充了地方文学资料,还丰富了东亚使臣的文学交往及外交的史料文献,更成为研究中、越、朝文化交流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