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佛手定眩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客观评价佛手定眩汤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方法:采集2016年1月至11月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脑病科,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并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并采取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将80例合格的受试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佛手定眩汤+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进行手法复位治疗。两组分别按照既定的方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以血尿常规、肝功肾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当做安全性评价指标;中医证候量表、眩晕障碍量表(DHI)症状积分、TCD、随访治疗期间眩晕复发次数作为疗效指标,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40例,脱落2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进行结果分析。(1)两组患者中医证候量表临床疗效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8.95%,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显示均有疗效,且两者间有差异,治疗组疗效好(P<0.05);(2)两组眩晕残障量表积分显示均有疗效,且两者间有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TCD对比:VA峰值血流,治疗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BA峰值血流,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疗效稳定性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28天、60天进行复发随访。第28天,治疗组复发5例,复发率12.5%,对照组复发14例,复发率36.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0天,治疗组复发9例,复发率22.5%,对照组复发20例,复发率52.63%,组间差异显著(P<0.05)(5)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显著差异,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说明佛手定眩汤安全性良好。结论:佛手定眩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明显,安全性好,能明显降低复发率。显著改善患者眩晕程度、强度及发作频率,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有效且安全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