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债券市场现阶段形成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导的格局,成立之初的主要参与者限于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因而得名。从1997年银行间资金融通起步,银行间债券市场成为中国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形成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代表的成熟场外债券市场主导的格局。同时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施的基础,成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的首要场所,该市场的成熟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货币市场的运作效率,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关。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后,解决了银行间的流动性问题,资金融通渠道形成,公开市场操作得以恢复,债券发行和流通市场不断成熟,市场投资功能产生,机构数量加速攀升,交易数量快速上升。银行间债券市场快速而平稳的发展,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提供了基础,并使之逐渐成为央行实现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同时也为中国央行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打下了基础,加快了货币市场的发展。 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债券市场发展的存在的制约因素逐步显现出来,制约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发债主体结构不平衡、发行限制多;债券品种和业务品种的设计仍比较简单。该市场发展的深度和广度离成熟发达市场还有很大距离。为了使银行间债券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得未来的发展道路走得更加宽广,根据我国债券市场的特点,针对目前存在发展的制约瓶颈,探究今后深入发展的方向和策略,寻找出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路径,选择适合中国实践情况的市场发展道路。 从目前我国理论研究领域和银行实践方面来说,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存的问题仍需要深入分析研究,本文针对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制约因素作为研究的对象,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与国外债券市场运作相对比,提出我国对应的发展策略:促进制度创新,增加金融品种,做市商和经纪商共同发展,完善收益率曲线等。
其他文献
资本充足性管制是近几年中国银行监管的重点,它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行为——特别是信贷决策。信贷市场是我国经济运行中最主要的资金集散市场,在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尚未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人口数量也急剧上涨,水资源短缺以及水质恶化等一系列水环境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的安全性直接关系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总体上进入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各国都纷纷致力于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把经济发展作为国际地位提高的基石:同时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