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水循环过程研究广受关注。蒸散发是水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对能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意义。蒸散发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将为区域水资源分配利用、旱涝灾害监测防治、生态保护与建设、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运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Sen趋势度、Slope趋势性定量分析了2000-2015年中国干旱半干旱区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同时,结合气象数据、NDVI、地表温度、土地利用、GDP公里网格数据、人口公里网格数据、DEM、坡度、坡向、土壤类型,本研究利用Pearson相关性、转移矩阵、地理探测器定量研究了蒸散发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平均蒸散发量为259.3 mm,蒸散发呈显著增加趋势,线性回归和Sen趋势度的蒸散发量增长率分别为1.214 mm/a、1.2714 mm/a。蒸散发量在2011年左右发生突变。(2)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平均蒸散发量在整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减少。2000-2015年,全区蒸散发量变化以增加为主,蒸散发量显著和不显著增加面积分别为72.33和92.98万km~2。相比2000-2011年,2011-2015年蒸散发量增加区域的面积增多,其中不显著增加的面积大幅增多,蒸散发量减少的区域面积减少,其中蒸散发量不显著减少的面积大幅减少。(3)2000-2015年,区域尺度上,蒸散发量和NDVI、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性,而蒸散发量和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大;蒸散发量和平均大气压呈显著负相关性且相关性最大。像元尺度上,大部分地区蒸散发量和NDVI呈正相关性,蒸散发和降水量主要呈显著正相关,而平均气温、平均水汽压、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最低气温和蒸散发量以不显著正相关性为主。蒸散发量和地表温度、平均风速、平均最高气温、日照时数的相关性以不显著负相关关系为主。蒸散发量和平均大气压的相关性呈明显空间分异性。(4)2000年,土地利用的平均蒸散发量为林地>建设用地>耕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2010年,平均蒸散发量为耕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2015年,平均蒸散发量为林地>耕地>建设用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2000-2015年,耕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平均蒸散发量均逐渐增大。2000-2010年,林地平均蒸散发量降低,而2010年之后,其平均蒸散发量大幅增加。(5)2000-2015年,影响因素对蒸散发量的解释力为NDVI>降水量>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地表温度>平均最低气温>土壤类型>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人口>GDP>日照时数>DEM>平均大气压>坡度>平均水汽压>坡向。因此,NDVI是影响蒸散发量的首要因素,降水量、气温和地表温度分别次之。此外,NDVI、降水量与其他影响因素的增强型交互作用对蒸散发量的影响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