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铜绿假单胞菌(PA)所致的慢性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难治性感染,其难治性在于PA常常是以生物被膜的形式存在于呼吸道,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在临床实践中,除大环内酯类联合喹诺酮类抗生素外,尚未发现其它抗生素对呼吸道生物被膜感染有确切疗效。有研究表明,克林霉素及一些中药也有抑制细菌生物被膜的作用,但有关研究却甚少报道。此外,生物被膜的主要成份藻酸盐,不仅能干扰机体的免疫清除功能,使细菌发生免疫逃逸,而且还是一种强免疫原,能刺激机体发生变态反应,造成组织损伤。但目前藻酸盐免疫与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研究甚少。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或鱼腥草与左氧氟沙星联合作用对粘液型PA体外生物被膜的影响。建立藻酸盐免疫性肺炎动物模型,研究藻酸盐对肺组织的致病作用;探讨细菌生物被膜对家兔呼吸系统的致病作用,以便进一步阐明呼吸道生物被膜病的发病机制。 方法:1、用平板培养法建立粘液型PA生物被膜体外模型:用噻唑兰(MTT)活菌计数法测定经药物作用后的存活细菌数;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药物对生物被膜结构的破坏作用。 2、用乙醇沉淀法提取PA细菌藻酸盐:A组用生理盐水作对照,B、C组分别用海藻藻酸盐、细菌藻酸盐免疫家兔,D组用海藻藻酸盐免疫家兔予吸入PA菌悬液。比较四组家兔的体温、血象、体重变化及血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观察四组家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菌计数及细胞计数;比较四组家兔肺组织病理改变及淋巴细胞计数。 结果:1、粘液型PA体外培养3天即可形成生物被膜。鱼腥草、克林霉素或左氧氟沙星单独作用,生物被膜细菌存活数无明显减少;生物被膜的形态、结构无明显改变。 2、克林霉素或鱼腥草与左氧氟沙星联合作用后,生物被膜存活细菌数显著下降。 第三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SEM观察生物被膜的猫液样物质减少、结构不完整,部分脱落。随左氧氟沙星浓度的增加,生物被膜结构消失,细菌游离. 3、与对照组相比及自身对照结果显示,B组、C组、D组家兔的血CIC水平、BALF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分类皆较处理前显著增高,尤以D组为甚。此外,D组家兔还有明显的感染征象和体重下降,BALF培养有大里菌落生长。 4、病理学观察结果:光镜下B组、C组、D组家兔经藻酸盐免疫后皆出现细支气管旁淋巴细胞浸润、淋巴小结形成及细支气管管腔狭窄等病理改变。D组家兔在吸入菌液后,早期出现急性炎症反应,并有多个肺小脓肿形成;后期以慢性炎症反应为主,可见肺泡隔增宽,肺气肿形成。 结论:1、鱼腥草与左氧氟沙星联合运用对粘液型队生物被膜具有协同杀菌作用;克林霉素能增强左氧氟沙星对生物被膜内细菌的杀菌作用。这种作用与其抗菌活性无关,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2、海藻藻酸盐和细菌藻酸盐都能建立稳定的免疫性肺炎模型,其主要病理改变为细支气管旁淋巴细胞浸润及淋巴小结形成.海藻藻酸盐免疫和吸入细菌感染的双重作用能强化病理性免疫反应,提示控制慢性肺部感染和抑制藻酸盐的合成是治疗呼吸道生物被膜病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