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现行规程认为采动过程地表移动延续时间T=2.5H0(d),一般为3-5年。观测资料表明,在这之后采空区并没有完全稳定,地表有进一步产生移动变形的可能。当老采空区地下水位发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行规程认为采动过程地表移动延续时间T=2.5H0(d),一般为3-5年。观测资料表明,在这之后采空区并没有完全稳定,地表有进一步产生移动变形的可能。当老采空区地下水位发生变化时,采空区受到渗流作用的影响后原有的力学平衡状态被打破,地表将会产生残余变形。采空区顶板岩石在经历湿润、干燥的不同状态下力学参数发生了变化,造成应力不平衡,在外力的作用下,甚至会产生突发性的沉降。由于规程中没有涉及残余变形的概念,因此,对残余移动变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通过老采空区覆岩移动变化规律的分析,探究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表残余移动变形发生机理,发现了垮落岩体压实特性自老采空区边界至中央具有明显的分区性,首次提出了地表残余移动变形的定义和两个阶段,指出第二阶段残余移动变形才可能对地下管线、采空区上方道路桥梁、附近建筑产生有害影响。地表残余移动变形是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新建建筑物、地震等因素影响与岩石流变共同作用下,空洞、未充分压实区、较充分压实区均被充分充填和压实的覆岩结构演变过程。边界区域由于覆岩的悬臂梁作用,空洞较大,活化潜能大,静态残余移动变形最大值一般位于开采边界区域。将老采空区分为中部和边界部分,分别等效为不同的等价采厚,应用概率积分原理构造出老采空残余移动变形预测模型,推导出残余移动变形第一、二阶段预测公式,包括残余下沉、残余水平移动、残余倾斜变形、残余水平变形和残余曲率变形。根据建立的残余移动变形预测模型,应用MatrixVB编写残余变形预测程序。通过实际观测数据和数值模拟两种方式对残余移动变形预测公式进行验证,并分析验证结果以及预测公式的实际应用意义。
其他文献
在软土地区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作用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目前对地基变形作用的控制主要是在设计阶段通过设定地基变形的允许值来避免或减小地基变形的作用。对在役结构而
本文对采用酶促生物填料的测向流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进行了实验性试验研究,试验内容包括滤池的常温启动、滤池在常温下处理城市污水的性能及相关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等.试
断裂能是建立在虚拟裂缝模型(FCM)基础上的断裂参数,它和混凝土的应变软化相结合,描述了混凝土受拉时荷载-位移曲线变化的全过程.这是混凝土非线性断裂力学的基础.大量试验表
该文通过对国内外膨胀土处治技术进行文献检索与收集整理工作,并加以分析与评价;通过对潭邵高速公路现场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获得了潭邵高速公路典型膨胀土路段的工程地质勘察
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组合T梁桥,既兼顾简支梁桥施工方便和连续梁桥行车舒适双重优点,又充分利用了组合结构受力较优的特点,是一种较为新颖、经济的桥梁结构形式.该文在
大圆筒薄壳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工结构,由于其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可直接插入地基土不需软基处理的特点(特别适用于淤泥质软土地基),因而在港口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由
自保温墙体技术是国内学者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技术方向,自保温墙体耐候性、耐久性好,与建筑物同寿命,防火、抗冲击性能佳,系统安全、可靠,施工便捷,综合经济性较好;在当前国
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建筑物的高度、跨度不断增加,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高强混凝土的广泛应用虽然能够提高构件的承载力,有效减小构件的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对带有摩擦耗能器结构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最大耗能原理的非线性静力方法(pushover法)。在采用模态pushover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十层混凝土框架的模拟分
混合结构房屋温度效应的研究摘要混合结构房屋在我国民用住宅中的普遍使用使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业主等各方密切关注目前混合结构房屋中频频出现的楼板裂缝问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