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常见、多发性疾病,所致死亡人数约占人类死亡人数的40%,俨然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心肌梗死发病率的逐年提高,以及冠状动脉内扩张术、搭桥术、溶栓术、心脏外科体循环、器官移植等技术的建立和广泛开展,心肌恢复血流后,因缺血所致的心肌功能受损、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以及细胞结构受损进一步加剧。临床主要有血压降低、心率失常、心肌顿抑、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等现象。因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不容忽视,为此研发生物活性高、毒副作用低,对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物质具有重要意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尤为复杂,其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氧化应激:导致细胞膜氧化受损,蛋白酶失活;②炎症反应:缺血缺氧导致炎症因子表达增加,出现中性粒细胞粘附、趋化,造成微血管的收缩堵塞,引起心肌细胞凋亡;③细胞内Ca2+超载:胞内钙离子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功能和结构受损:④心室重构⑤线粒体受损:引起能量代谢障碍,组织内电解质紊乱。因此,从以上几种潜在机制入手为研发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提供可能。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 CAPE),是蜂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邻二酚羟基结构,为黄酮类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清除自由基、抗肿瘤等。本课题组通过对咖啡酸苯乙酯结构进行了修饰改造,筛选得到了更具生物活性的咖啡酸苯乙酯衍生物:对硝基咖啡酸苯乙酯(CAPE-NO2)和对羟基咖啡酸苯乙酯(CAPE-OH)。本研究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鼠心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结扎建立心脏缺血再灌注在体模型,模拟心肌梗死后再灌注的病理生理变化。通过咖啡酸苯乙酯衍生物静脉注射进行干预,观察大鼠心率变化情况,通过采血、离心检测血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的活性或含量;通过对心肌组织的匀浆,检测组织中的丙二醛(MDA)的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通过TTC法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的梗死面积;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心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同假手术组(SHAM组)相比较血再灌注模型组(Control组)梗死面积率(35.6±5.4%)显著增加(p<0.05);CAPE及衍生物各组与Control组比较,CAPE、CAPE-NO2、CAPE-OH三组梗死面积均降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CAPE-OH、CAPE-NO2两组同CAPE组比较,CAPE-NO2组梗死面积显著下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MPO的含量:同SHAM (1.1±0.19nmol/mg)组相比Control组(4.2±0.26nmol/mg) MDA表达含量明显增加;同Control组相比较,CAPE、 CAPE-NO2、CAPE-OH三组MDA含量均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衍生物组较CAPE组相比只有CAPE-NO2组MDA含量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SHAM组相比CAPE-NO2组MDA含量仍然很高。心肌酶的表达含量:同SHAM组相比,Control组各项心肌酶检测指标的表达均显著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CAPE、CAPE-NO2、CAPE-OH三组较control组相比均呈显著降低趋势,其中CAPE-NO2组下降程度最为明显,但同SHAM相比仍然很高。心肌组织中ICAM-1的表达:同SHAM组相比, control组ICAM-1的表达显著增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APE、CAPE-NO2、CAPE-OH三组较‘ontrol组相比ICAM-1表达均显著降低,其中CAPE-NO2组最为明显,但同SHAM相比ICAM-1的表达显著增强,有显著性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