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斑叶兰(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 Rchb.f.)是兰科(Orchidaceae)斑叶兰属(Goodyera)多年生草本植物。本文通过对斑叶兰的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工作分别对其生态位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图揭示野生斑叶兰日益减少的原因,从而为其野生资源的保护制定相应的措施,为斑叶兰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并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RAPD-PCR对斑叶兰七个不同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其结果表明:(1)从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条随机引物对斑叶兰的93个个体进行随机扩增,共得到160条可统计条带,其中159条为多态带,占总条带数的99.38%;单条引物的多态位点比率从0.625~1.000,单引物多态位点比率相对较高,均显示出斑叶兰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2)运用Nei’s指数对斑叶兰种群内和种群间遗传多样性的统计,分别为69.53%和30.47%;Shannon信息指数统计的结果分别为59.69%和40.31%,这表明,斑叶兰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较高、种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种群内遗传分化较大。(3)运用PopGen32得出的种群聚类图可看出,斑叶兰严格按照空间距离之间的联系聚在了一起,说明了遗传分化与生境有较强的相关性。2.对斑叶兰七个群落的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研究结果表明:斑叶兰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其值为0.9520,且斑叶兰与其它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也比较大,说明它们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具有相似的要求。种群生态位宽度越大,对资源的利用能力也就越强;生态位重叠值越大,种群间的生态相似性越大,利用资源的相似性程度越高。另外,斑叶兰与其它物种能够和谐存在,这表明斑叶兰群落能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相对稳定性。3.根据斑叶兰遗传多样性和生态位特征以及生存现状,可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恢复残存种群等措施实施保护;同时还要加快斑叶兰保护规划的制定,加强对斑叶兰加大规模繁殖方法的研究以及加速濒危植物保护的法制建设与加强公众教育,以期从根本上达到对该物种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