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导致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等人地矛盾日趋尖锐。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可持续的集约节约利用,成为我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重要任务。“反规划”理论是相对于传统规划而言的一种新的规划方法论,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维护区域景观生态格局为目标,强调优先以控制不建设区域来进行空间规划。该理论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发展的趋势。
本文是将“反规划”理念应用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布局上的一次实践探索。通过文献调研和系统分析,建立起一套基于“反规划”理念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布局方法体系。文章以河南省泌阳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具体而言,即在分析区域土地现状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其土地利用发展历史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生态过程,并对其进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形成多层次的景观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图层进行叠加得出区域生态基础设施,以此为依据协调安排基本农田,划定土地基本生态控制线,对划分而成的非建设用地和可建设用地进行优化布局和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分区。实证研究表明:泌阳县到2020年基本农田总面积为83902hm2,保护率为86%,耕地保有量为97890hm2,新增建设用地占耕地567hm2,城乡用地规模22225hm2,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4624.88hm2。上述指标与上级规划要求的控制指标均能很好的衔接;另外,与基期年土地利用状况相比,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均得以提升,农用地与建设用地面积均有所增加,特别是退耕还林的数量较大,农村居民点整治效果明显,工矿用地扩张得以缓和。文章最后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对本方案的规划效果进行了预测。
研究结果表明:该规划布局方案的实施不仅能保证泌阳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方案切实可行。
通过本文研究,将“反规划”引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当中,能够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效益,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并可以为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提供理念和方法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