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cx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其预后。国外研究显示,2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合并感染,且大多数发生在脑卒中后7天内,是脑卒中发病1天后的首位死亡原因。  目的:  调查本科近年来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SAP发生率,观察SAP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的影响,进一步明确SAP与住院时间及住院医疗费用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SAP的主要病原菌,以及S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对SAP进行有效的防治。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1年7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的425例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可能导致SAP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痰培养检查结果,并对每一位患者进行急性生理与既往健康状态评估Ⅱ(APACHEⅡ)评分。根据是否合并SAP把患者分为SAP和非SAP两组。调查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SAP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医疗费用之间的差异,并分析SA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病原学特点。  结果:  1.急性脑卒中后SAP发生率为38.6%(164/425)。  2.SAP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高于非SAP组;SAP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药物费用亦均明显高于非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结果表明,SAP组患者血糖、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高于非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及淋巴细胞计数则低于非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血清总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APACHEⅡ评分≥20分、既往卒中史、肺部疾病史、心脏病史、意识障碍、吞咽障碍、脑卒中部位、心影增大、低白蛋白血症、留置胃管、留置尿管、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使用抑酸剂17项因素与SAP的发生有关(P<0.05)。而性别、既往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发病时呕吐、脑卒中类型及侧别8项因素与SAP的发生无统计学关联(均P>0.05)。  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既往肺部疾病史、既往卒中病史、意识障碍、留置胃管、留置尿管及深静脉置管是SAP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  6.164例SAP患者痰检中共检出病原体17种,其中细菌13种,真菌4种,菌株155株。检出的各种病原体中,革兰氏阴性(G-)杆菌占38.1%,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氏阳性(G+)球菌占26.4%,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35.5%,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及光滑假丝酵母菌。  结论:  1.急性脑卒中患者SAP发生率较高,达38.6%;SAP可致住院期间死亡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  2.SAP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年龄≥65岁、既往肺部疾病史、既往卒中病史、意识障碍、留置胃管、留置尿管及深静脉置管。  3.SAP病原菌以G-杆菌最为常见,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真菌其次,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及光滑假丝酵母菌;G+球菌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
其他文献
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的大环境下,教师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复习时,要采用以下方式,从针对词句画树入手,完善文言文知识系统;然后将古文与现代汉语相结合,以现代语言进行语法复习
目的:  本研究利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oxygenleveldependent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BOLD-fMRI)技术,使用组块设计的n-back实验任务,研究亚临床甲状
目的:以糖尿病大鼠为模型,探讨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对糖尿病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和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为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远期心功能的保护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的IL-7的含量与反映机体免疫情况的T淋巴细胞、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性,初步阐明IL-7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