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普拉哈拉德(C.K.Prahald)和哈默(G.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随之掀起了一场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热潮。目前,核心竞争力理论己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同,成为人们研究企业成长、培育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新理论、新视角、新焦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这些机遇和挑战源于中国银行业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加入WTO,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国内,我国商业银行的数量不断增多,不同规模、不同产权性质的商业银行大量出现,加大了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强度。国际方面,按照加入WTO的承诺,我国渐进取消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条件,并于2006年12月11日实现对外资银行的全面国民待遇,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进入银行业中的外资力量逐渐增强,体现在数量与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市场的投资力度上。截至2007年10月末,在华外商独资银行20家,下设分行95家;合资银行有3家,下设5家分行和1家附属机构;外商独资财务公司有3家。另外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72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130家分行。已经有6家外资法人银行获准开展对中国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中外商业银行开始在同一平台上竞争,如何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能否在竞争中发挥本土优势,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我们每家国有商业银行苦苦思索,密切关注的事情。对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要在面临外资银行“入侵”和金融变革的新挑战这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研究“什么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有多强、如何提升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等问题。目前国内外专注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和提高策略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更多的研究集中于全面评价商业银行竞争力方面,对我国银行业是否形成核心竞争力也还没有科学、明确的判定标准。所以,本文尝试客观有效地分析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并以此分析其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提出提升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措施,从而引导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抓住机遇,选择正确的市场竞争战略,保证平稳过渡,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4个部分:第1部分(第1章)研究意义及现状;第2部分(第2章)是理论分析,介绍了有关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理论、内涵及特征;第3部分(第3、4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是对针对目前我国银行业及其核心竞争力现状,对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构建要素分析,分别从组织优化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金融技术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4部分(第5章)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现状提出提高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即通过优化和完善组织结构、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和营销再造四大措施努力提高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提出为适应新的环境变化,企业以自身能力为出发点,怎样适应适应多变市场、行业环境。期望本文研究可为我国银行业发展、银行组织结构调整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