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微卫星标记筛选及群体遗传学分析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m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是原产于澳大利亚的重要淡水经济虾类。按照地理群态可分为“东”、“西”两个分支,据资料表明,只有“东”区分支被各国引种养殖(包括中国)。   微卫星DNA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一类分子标记,相关技术的成熟使我们获取微卫星标记的成功率越来越高。本文采用磁珠富集法构建了红螯螯虾微卫星标记的富集文库,并从中先后筛选到48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并利用这些微卫星位点对一个群体(36个个体)进行多态性分析,分型结果显示有7个位点显示为单态位点。余下的41个位点都具有较高的多态性,等位基因总数为157,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2-10个不等,平均值为3.8。表观杂合度在0.1724到0.9846之间,期望杂合度从0.3405到0.8687。其中两个位点CQ24、CQ32偏离了哈迪-温伯格平衡(a=0.0012,k=41,Bonferroni检测)。由于微卫星分子标记在近缘种中具有较高的通用性,我们还利用18个红螯螯虾微卫星位点进行通用性扩增,为近缘物种种群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分子标记。   另外,本研究还选用了28个微卫星标记对我国三个主要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学分析,这三个养殖群体分别取自中国的福建厦门、广东广州和上海崇明。此研究主要是为了加强对我国红螯螯虾主要养殖群体的分子遗传特征的了解。研究结果表明,与原产地野生种群相比,我国养殖群体虽然尚未出现种质退化,但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已有所下降;厦门养殖群体和广州养殖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