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二乙基亚硝胺诱导SD大鼠肝硬化肝癌模型的建立目的:探讨二乙基亚硝胺诱导SD大鼠肝硬化、肝癌模型的成功率与特征。材料与方法:SD大鼠128只,年龄4-5周,雄性,体重150-180g。采用纯度99.9%二乙基亚硝胺(DEN),每周以20mg/kg分3次腹腔注射。每周测大鼠体重并于Ow、8w、12w、14w进行超声检查,每期随机处死5只进行病理检查。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4周建立肝癌模型72例,成功率56.25%。开始诱导后8w±1w、12w±1w、14w±1w基本达到肝硬化早期、晚期、肝癌阶段。诱导过程体重变化差异具统计学意义(F=54.79,P<0.001)。结论:二乙基亚硝胺可以建立较稳定而理想的肝硬化及肝癌模型,且大鼠体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鼠病程的发展。第二部分SD大鼠肝癌模型磁共振DWI及SWI及HIFU术前后DWI特征目的:探讨大鼠肝硬化早期、肝硬化晚期及肝癌模型DWI、SWI特征及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前后评估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SD大鼠128只建立肝癌模型72只,在开始诱导(Ow)、8w.12w、14w分别行磁共振常规序列及DWI、SWI动态检测,40只资料资料完整入组分析;23只大鼠模型HIFU术后24h DWI、SWI检查与非HIFU治疗组47只对照分析;10只大鼠诱导过程与HIFU后SWI资料进行动态分析。诱导过程以及HIFU术后10天分别处死部分大鼠进行病理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正常肝实质、肝硬化早期、肝硬化晚期、肝细胞癌DWI信号逐渐升高,肿瘤活性部分多为高信号,坏死区呈相对低信号,b=50s/mm2总体ADC有显著性意义(2645.18±369.97,2008.65±691.87,1679.50±206.16与2453.65±861.64,F=4.341,p<0.05),肝硬化晚期-肝癌ADC值变化有统计学意义(t=-2.82489, p<0.05); b=100s/mm2时总体ADC值变化没有显著性意义(2504.90±320.38,2185.90±455.91,1708.40±416.91与2284.30±223.18,Friedman检验,p=0.08)。b值分别为50s/mm2时或b=100s/mm2时,HIFU术前后肿瘤ADC值差异均没有显著性意义(2190.52±778.65,2115.39±633.08, t=0.35, p>0.05;2047.26±487.88,1889.33±547.17, Z=-0.882, p>0.05)。正常肝实质、肝硬化晚期、肝细胞癌SWI总体间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14±2.9,25.6±6.0,34.6±±21.0,p>0.05)。结论:大鼠肝硬化、肝细胞癌DWI成像具有特征性,DWI成像在发现、诊断与追踪肝细胞癌以及HIFU治疗前后评估、随访中中具有重要价值。第三部分SD大鼠肝癌模型及HIFU术后流式细胞术和差异蛋白的检测目的:探索大鼠肝癌模型HIFU治疗的免疫与蛋白机制。材料与方法:SD大鼠肝癌模型72只,23只大鼠单结节模型接受1次或以上HIFU治疗并获得肿瘤标本、12只获血液标本,23只非HIFU治疗大鼠获肝细胞癌标本、6只获血液标本,分别进行流式细胞仪与差异蛋白组学检测,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行HIFU与非HIFU治疗组分析。结果:HIFU与非HIFU治疗组外周血CD4、8、28、25、FoxP3、 r-IFN、IL4、CD4/8、Th1/Th2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蛋白组学发现了26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鉴定15种非冗余蛋白质,与肝癌模型细胞的蛋白质谱相比较有5个蛋白在细胞中表达下调,21个蛋白表达上调。结论:HIFU治疗与不治疗组蛋白表达存在差异,上调、下调蛋白功能部分类似,提示HIFU治疗不完全可能导致残留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活性增强,急需早期十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