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年前看一场电影花1元钱,可现在买一份报纸就需要6角钱,通货膨胀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政府对于通货膨胀现象也非常关注,如何治理高通胀一直是政府部门和经济学家的研究课题。最早的关于通货膨胀的理论是通胀和失业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即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其不确定性非常突出,由于其是时间序列,又是随机时间序列,因此其研究比较复杂。自从弗里德曼阐述了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之后,对通货膨胀的模型拟合开始发展。 如何来衡量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不确定性是指其随时间波动的性质,历来都采用方差描述不确定性,但由于通货膨胀现象情况复杂,它具有时变方差性,所以过去的方法不符合现实数据。恩格尔于1982年提出的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Autoregressive Condition Heroskedasticity)ARCH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法。模型认为,价格时间序列的随机干扰项的平方服从自回归过程,尽管价格的无条件期望和方差是常数,因而价格的时间序列是一个平稳过程,但它的条件期望和方差可以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这一性质使得ARCH模型可以较好的捕捉通货膨胀率时间序列存在的时变方差性特征。 自从1999年新西兰采用通货膨胀定标制(简称IT制)后,很多国家开始效仿,并且取得一定的成就。通货膨胀定标制是一国根据其实际情况确定一个目标值或目标区间,若通胀率偏离其目标值,就采取政策纠正。针对IT制,目前的研究重点在其优缺点的证明上,并且对IT制和价格目标制作比较,比较两者的适用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通货膨胀理论的基本问题(包括通货膨胀的定义、性质、度量方法以及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文章第二部分介绍了对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测度,本文选用GARCH模型族来拟合我国历年通货膨胀数据的时变方差性,结果显示GARCH模型族对我国通货膨胀数据的时变方差性拟合效果很好。并对通货膨胀不确定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作了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我国的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与其后期的通胀率之间无因果关系,说明我国的通货膨胀现象的控制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文章第四部分接着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动态分析了我国通货膨胀现象发生的原因,结果显示,通货膨胀现象对财政政策反应较大,财政政策对控制通货膨胀不确定性起到80%贡献,而货币政策仅有20%。文章第五部分介绍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理论及它在西方各国的实施情况,并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说明其在我国的可行性,并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