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荔枝有性杂交、杂种流式细胞术鉴定及优株选育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ing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和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都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果树,它们在植物分类学上分别属于无患子科的龙眼属(Dimocarpus)和荔枝属(Litchi),并称为“岭南佳果”。但在龙眼和荔枝产业中,都存在比较严重的产量不稳、产期集中、鲜果供应不均衡等问题,因此,选育特早熟或特迟熟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对龙眼和荔枝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根据育种目标的需要,本研究先后开展了龙眼荔枝的常规杂交、属间杂交及属间杂种之间的复合杂交,对部分属间真实杂种的基因组大小进行了流式细胞术鉴定,并对已开花结果的部分种内杂种和属间杂种进行了果实品质分析,以期获得一些优选单株,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以荔枝大果型杂种株系‘MS12’为母本,‘无核荔’为父本开展荔枝的常规杂交;以龙眼特晚熟品系‘小雪本’为母本,‘储良’为父本开展龙眼的常规杂交。两个杂交组合分别获得杂交苗18和16株,目前生长良好。2、以‘石硖’为母本,‘紫娘喜’为父本开展属间杂交;以属间杂种‘早紫1号’为母本,‘无核荔’为父本进行属间回交;以属间杂种‘中紫8号’为母本,属间杂种‘紫石6号‘为父本进行复合杂交。三个杂交组合分别获得杂交苗5、40和16株,目前生长良好,为育种研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富有创新性的材料。3、流式细胞技术方法的建立,找到适合属间杂种的细胞核提取液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通过比较了Otto’s、WPB和LB01裂解液3种细胞核提取液对属间杂种的提取效果,发现只有利用LB01提取的属间杂种细胞核稳定、杂质较少、分辨率高且细胞G0/G1峰CV值大部分小于5%,小部分在5%~8%之间,而WPB提取的细胞核杂质较多、细胞G0/G1峰CV值较高,Otto’s则没能出现明显的G0/G1峰值。4、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石硖×紫娘喜”属间杂种群体(SZ群体)和“早紫1号×无核荔”属间回交群体(ZZW群体)进行基因组大小分析,发现其中不乏变异幅度相当剧烈的杂种个体。SZ群体的平均基因组大小为555.75 Mb,其中基因组介于双亲之间的单株有6个,推测为二倍体,基因组大于高亲的单株有6个,推测可能为超倍体,基因组小于低亲的单株有3个,推测可能为亚倍体。ZZW群体的平均基因组大小为566.16 Mb,其中基因组介于双亲之间的单株有6个,推测为二倍体,基因组大于高亲的单株有17个,推测可能为超倍体,基因组小于低亲的单株有12个,推测可能为亚倍体。上述变异幅度较大的杂种个体可能具有重要的遗传研究价值。5、对“凤梨朵×大乌圆”龙眼杂种群体(FD群体)和“马贵荔×三月红”荔枝杂种群体(MS群体)进行连续2年的果实品质分析,初步筛选出品质优异和品质优良的单株11个。结合课题组往年的果实品质数据,FD群体和MS群体中品质加权分最高的分别为FD 265和MS 48。FD 265果大肉厚、TSS含量和可食率都很高,具有较好的育种利用价值和生产应用前景;MS 48单果重非常大,可作为较好的育种材料。另外FD 97和MS 12为晚熟性强的特异性单株。6、对已开花结果的属间杂种进行连续2年的果实品质分析,初步筛选出品质优异和品质优良的单株4个。结合课题组往年的果实品质数据,其中品质加权分最高的为‘石紫19号’,该单株的TSS含量、可食率、香气等性状都优于母本‘石硖’,具有较好的市场价值和生产前景。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系统科学理论为依据,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田间加工番茄栽培的试验和广泛的资料搜集,着重研究加工番茄生长发育与温、光等环境因子的关系,根据番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