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收购绝对多数条款研究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qq11qq11qq11qq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公司法解释四》实施前,对于绝对多数条款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地方证监局、交易所持怀疑和审慎态度。这具体表现为二者的监管方式——通常以约谈、问询函等形式,要求上市公司对设置绝对多数条款“是否符合《公司法》、是否赋予大股东一票否决权、是否有利于中小股东权利救济”等问题予以说明。在约谈、问询函等不具有强制性的监管压力下,一些上市公司放弃设置绝对多数条款。同为证监会系统的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则明确表示异议,认为绝对多数条款不符合《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投服中心亦开展持股行权。例如,发送股东建议函,要求取消包括绝对多数条款在内的诸多反收购条款。1可见,绝对多数条款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受到了证监会系统的部分单位的挑战。然而,2017年8月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公司法解释四》第5条,承认了绝对多数条款的合法性。虽然在有关司法解释的起草背景资料中,没有显示最高人民法院有支持反收购绝对多数条款的意图。但是该条规定降低了上市公司章程设置绝对多数条款的法律风险。在收购市场,尽管反收购条款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存在争议,但包括绝对多数条款在内的反收购条款还是常常被青睐。上市公司会设法通过章程规定“以持股比例、持股期限来限制股东的提案权、董事提名权和自行召集股东大会的权利的条款;加重持股信息披露义务并限制违规股东表决权的条款;交错董事会规则条款;董事任职资格特别条款;金色降落伞条款”等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这些反收购条款,存在被证监局或交易所约谈、问询的情况。且投服中心对这些反收购条款的合法性表达了异议。鉴于其他反收购条款的正当性与合法性被质疑的情况。《公司法解释四》第5条赋予绝对多数条款的合法性,或许会使绝对多数条款将在诸多反收购条款中“脱颖而出”。同时亦应注意到反收购绝对多数条款已经存在和可能出现的新变化。由此,本研究有三点发现。一是发现将“绝对多数条款”等同于“反收购绝对多数条款”不甚合理。绝对多数条款可分类为“特定股东保护型”和“反收购型”。例如“宝万之争”中,万科与华润就是否增发新股购买深圳地铁资产,采用“白衣骑士”反收购措施的董事会决议的效力问题发生争议。这里的董事会绝对多数条款表现为“特定股东保护型绝对多数条款”。其目的是避免大股东华润的股权,被增发的新股所稀释。二是发现“提高针对恶意收购方所提特定议案表决通过的标准”的情况,应予单独分类、重点研究。具体原因,一是它调整的提案事项广泛;二是它普遍存在,且数量超过“不针对特定方”的绝对多数条款。三是最高人民法院与证监会系统部分单位,对绝对多数条款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的观点,实际存在较大分歧。一方面,投服中心认为绝对多数条款不合法。具体理由为《公司法》第103条对表决通过的数量标准的规定,属于强制性规范。《公司法》仅存在“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二”两种“时点生效”的表决通过的数量标准,不存在第三种表决通过的数量标准。另一方面,虽然《公司法解释四》的起草背景资料中,最高院没有支持绝对多数条款或反收购措施的立法目的。但是《公司法解释四》第5条实际赋予了绝对多数条款的合法性。本研究努力在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一是在监管方面,“特定股东保护型绝对多数条款”应给予差异化的对待。对于对外担保、关联交易等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恰当运用“特定股东保护型绝对多数条款”,有利于非控股股东维护自身权益、抑制控股股东和部分董事的不当行为、优化上市公司治理。对于防止股权稀释的“特定股东保护型绝对多数条款”,可以从“是否抑制公司新增对外融资,限制公司发展”等角度,开展更加个性化的问询。二是努力构建绝对多数条款的分类体系,以开展针对性研究。对于主要集中在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增发新股、限制出售或购买重大资产等事项、不直接涉及目标公司控制权争夺的绝对多数条款,归类为“特定股东保护型绝对多数条款”,与“反收购型绝对多数条款”相并列,成为绝对多数条款的两大分类。对于“提高针对恶意收购方所提特定议案表决通过的标准”的绝对多数条款,归类为“选择性歧视型绝对多数条款”。将“不针对特定方”的绝对多数条款,归类于“各方均适用型绝对多数条款”。以《公司法》第103条法定的“三分之二”为分界线,划分为“公平型绝对多数条款”和“过高比例型绝对多数条款”。由此将反收购绝对多数条款,划分为“公平型绝对多数条款”、“过高比例型绝对多数条款”、“选择性歧视型绝对多数条款”。三是深入讨论“选择性歧视型”、“过高比例型”绝对多数条款的四点不正当性。一是是否变相赋予大股东“一票否决权”;二是是否有利于中小股东的保护;三是是否过度增加敌意收购的难度;四是特别决议适用的重大事项的判定,应“对事不对人”,立足于目标公司的整体利益,而非仅适用于敌意收购方的股东。同时结合《公司法》第103条的立法目的、《公司法解释四》的制定目的等,运用目的解释等方法,探究绝对多数条款的正当性、合法性边界。四是初步设计正当性、合法性较强的“客观性选择型绝对多数条款”,不仅满足反收购实践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消费者、员工、地方社区等处于弱势地位的公司利益相关者。参考美国的“多方利益规定”反收购条款、部分美国绝对多数条款对公众股东获得最低价格的规定、部分美国绝对多数条款形式上不受到控股股东或管理层控制的情况等域外实践,设计形式上减少保护控股股东与管理层私利之嫌、保护中小股东、消费者、员工等公司利益相关者,实际起到反收购作用的“客观性选择型绝对多数条款”。本文包括引言和正文两部分。引言主要讨论选题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论文结构与主要创新点等情况。正文共分三章。第一章讨论收购市场中涉及绝对多数条款的现状,厘定有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等。区分了绝对多数条款的两种不同的类型:(1)特定股东保护型绝对多数条款;(2)反收购型绝对多数条款。并分析了学术研究与监管实务中特定股东保护型与反收购型的混淆。进而重新归纳了反收购绝对多数条款的划分标准。第二章主要研究我国反收购绝对多数条款合法性的变迁。分析了《公司法解释四》实行前,证监会系统部分单位对拟设置绝对多数条款的上市公司的态度。例如讨论交易所监管对绝对多数条款的“无力和无奈”。同时通过目的解释等方式分析《公司法解释四》第5条是否存在“实际承认反收购绝对多数条款合法性”的问题。第三章分析了较常见的三类反收购绝对多数条款的正当性问题,并结合《公司法解释四》第5条下可能出现的新型反收购绝对多数条款,开展分类研究。同时就“歧视性选择型绝对多数条款”的正当化改造,给出了“客观性选择型绝对多数条款”的建议。本研究的结论,即“特定股东保护型绝对多数条款”应与“反收购绝对多数条款”区分对待。“公平型反收购绝对多数条款”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应予承认;“过高比例型反收购绝对多数条款”的正当性应结合目标公司的具体股权情况;“歧视性选择型绝对多数条款”较为缺乏合法性与正当性,实践中可以予以改造为“客观性选择型绝对多数条款”。
其他文献
在现今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下,传统实体书店的经营受到网络书店与电子阅读所带来的冲击,人们的阅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实体书店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之一。传统的经营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实体书店空间的文化需求与精神需求。面对这样的生存现状,书店逐渐从功能单一走向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在将多种业态与实体书店相互融合的基础上,研究与分析书店的空间体验与氛围营造
日前,由山东新华医疗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的档次而研制的电子直线加速器系统通过专家鉴定。系统控制台、主机、治疗床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主机包括机架、治疗头.以及由
近日,卫生部为进一步规范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工作,明确审批程序和要求,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专门制定了《卫生部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工作制度(暂行)》,并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严
塞平-1井用1.25°单弯螺杆动力钻具造斜时,发生钻头加不上钻压的现象。通过理论分析,认为是扶正器自锁造成的。所谓扶正器自锁,就是扶正器相对的上下缘同时接触井壁,使所加的钻压完
结合医院工程建设管理实践,论述了“最低价中标法”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及运用中应注意把握的重点环节。
研究背景: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患者除了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的同时,通常也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和情绪障碍等症状,例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执行功能减退甚至产生焦虑抑郁的症状。然而产生这些症状的潜在神经发生机制至今仍然没有研究清楚。在以往的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往往关注肠道炎症本身的影像学表现,近年来随着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的应用,炎症性肠病的脑肠轴的假说也为疾病反复发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从多方面阻滞血管紧张素Ⅱ的功能,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降低核因子κB活性而抑制趋化因子及粘附分子的释放,对抗炎症反应;降低细胞内总
目的慢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s)每年造成全世界约4 000万死亡,这占了全部死亡的72.3%。而癌症作为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每年约造成900万人的死亡,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约造成1 700万人死亡)。同时,据估算2015年全球花费约1 000亿美元用于购买抗癌药物,而这一数字将于2020年达到惊人的1 500亿美元。中国从2011到2015年癌
电磁清蜡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电磁理论将抽油杆和油管构成的同轴系统作为一个非理想同轴线,利用抽油杆和油管内环空介质(蜡、油、水)对电磁波的高损耗特性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加热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