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心城土地利用特征对交通出行方式的影响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573249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欧美一些国家的大城市蔓延、城市空间的大规模扩展,逐渐引发过度依赖小汽车、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等问题,从而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研究土地利用特征对居民出行影响的盛起。研究的主导思想是探究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是否对人们的出行行为有影响,是否可以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来降低机动车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规划领域,新城市主义、紧凑城市、精明增长等理论和实践,都是希望通过改变城市形态/土地利用方式来获得对于小汽车依赖性的降低。但这些是否真正能够起到作用,也需要实践的检验和支持。土地利用对出行影响的研究在国外比较多,由于研究尺度、采用方法、数据精度等不同,研究结果并没有达成共识。到目前为止,大量的案例依然主要源于美国或欧洲,国内相对较少,本文以北京为案例,探索发展中国家的特大城市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土地利用特征对出行的影响关系,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一)界定研究的尺度,构建土地利用要素指标体系;(二)以西城区为研究范围,在社区总体层面对这些土地利用特征要素对出行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三)以西城区为研究范围,进一步在家庭/个人层面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土地利用特征要素对出行的影响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四)以北京中心城为研究范围,对部分土地利用特征要素对出行的影响进行分析,与之前的结论进行对比和验证;(五)对得出的结论进行理论探讨,并提出政策建议。  本研究从中微观尺度出发,考察土地利用特征对于居民出行的影响,涉及到的土地利用要素包括区位、人口密度、产业密度、道路交叉口密度、公共服务设施密度、土地利用功能混合、轨道交通可达性、社区类型等。对于出行的影响方面包括机动车出行数、机动车出行距离、出行方式选择以及出行链等。  本文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是以家庭/个人小汽车出行量和出行方式为分析对象,结合理论基础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构造数学模型,通过其估计的系数和弹性值来判断土地利用特征对出行的影响程度。主要采用多元线性模型、Poisson模型、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此外,因为本文研究土地利用对小汽车出行的影响,而家庭小汽车的持有状况同时也可能会受到家庭所在地土地利用状况的影响,所以本文也把小汽车持有状况作为内生要素,建立了小汽车持有和出行方式联合选择的分层Logit模型。对于西城区数据,基本上都是区分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分别建立模型进行分析。  本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采用大量的数据,构造了大量的模型。先是以西城区为样本区域进行分析,然后又以北京中心城为样本区域进行对照、分析和验证。这两组数据代表了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研究范围、不同的数据精度,结果会更有说服力。  本文的研究结论认为,总体上,微观层面的土地利用特征对出行具有明显的影响。土地利用要素中,区位、产业密度、公共服务设施密度、道路交叉口密度、混合度等都有比较清晰的显著影响;容积率、人口密度的影响不太明确。在部分模型中,土地利用对出行的影响在工作日和非工作日有所差异。各要素的具体影响表现为:  1、人口密度对出行的影响是不明确的,人口密度更多的是间接影响。主要原因是密度与服务设施的数量、公共交通体系的服务水平并不总是正相关的,这与北京城市整体空间形态有关。  2、混合度在核心城区和边缘区有不同的影响,在城市功能比较完善的地区,混合开发对于减少机动车距离、增加非机动交通的分担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中可以借鉴新城市主义社区设计,形成居住、商业、行政、娱乐活动等功能相混合的用地形态。  3、较高的道路交叉口密度和小街区这种形式对非机动交通有着显著的吸引力,可以减少机动车出行。需要合理加密、优化各等级路网,提高到路网系统的连通性和通行效率。  4、轨道交通站点的分布对轨道交通的使用有着显著的影响,就业点(目的地)附近是否有站点对轨道交通的使用有更大的影响;较低的分担率源于轨道交通网络密度的不足以及换乘的不便。将来需要将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利用协调,使轨道交通线路与城市发展轴紧密结合,同时,加强站点的一体化设计。  5、面向步行友好的设计可以促进非机动交通方式。未来的规划、建设和政策法规制定中,要为行人和自行车交通提供便利。  6、家庭住址相对于城市活动中心的区位与个人小汽车出行距离紧密相关,按照北京环路划分,四环是小汽车出行距离的一个分界线。居住在四环外的居民明显比四环内的居民有着更远的小汽车出行距离。因此应该通过各级规划层面的管理和调控,强化对多中心的城市格局的引导。
其他文献
县域是空间规划研究最基本的空间单元,在市县层面空间规划之间相互并不衔接,而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顶层设计仅指明了每个县市的主体功能,并未对县域内功能格局进行安排,这就导致了
本文对连环湖牙门喜泡柱状岩芯沉积物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对岩芯沉积物年代指标、粒度指标、营养指标(有机质、总氮、总磷、磷的形态)、重金属及其形态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综合相
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导致水旱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基于历史旱涝资料集,借助旱涝灾害空间特征可视化
小流域是三峡库区入库泥沙的策源地,定量评价小流域侵蚀产沙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备受关注。目前库区开展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小流域侵蚀产沙影响的研究较少,基本还停留在定性阶段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精辟论述,内涵深刻,层次鲜明。“三个代表”各具特定的内容和要求而又有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其中
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持续发展,中国城乡发展转型进入关键时期。城乡发展转型中,人口、土地、就业、产业耦合协调挂钩机制短缺,城乡用地新格局和有效机制亟待构建
城市化和工业化已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两大推动力,城市化比较直接、明显的表现就是人口在不同区位的重新集散,即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变化。通过分析我们看到城市规模结构和区
在全球人口迅速扩张,化石燃料大量燃烧,人类对环境的作用不断加大,随之带来,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海平面的上升等这些全球性的问题的背景下,陆地碳循环在这些重大全球变
财政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雄厚的财政实力是一个国家强大、稳定、安全的重要体现和有力保证。正确运用财政政策,运用预算、税
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可谓谆谆教导,语重心长,高瞻远瞩,立论精辟,为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干部素质指明了方向。何谓“政治”?政治就是方向,就是大局,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