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和死是自然界永恒的主题,不同的生死观导致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导致不同的生活方式。中国和日本在生死观上具有可比性。而且,比较中日生死观这个问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像别的文化那样以弃绝现世来追求来世,而是肯定生命,重视现实的生活状态,人们主要是求一个心理平衡而并非真是对彼岸世界感兴趣,其价值的终极目标还是在现实社会,而并非虚无缥缈的彼岸。儒家,佛家和道家思想一同作用成就了中国人的生死观。与之相比,武士道产生于武士的战争实践生活,则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死观。日本武士不仅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而且轻视他人的生命。日本和中国同属东亚地区,日本在地域上又孤立于亚洲大陆之外与中国隔海相望,日本与中国在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非常密切的亲缘关系,两国之间的交流可以追溯到古代。它体现于政治、经济和文化接触中,并促进了双方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由于宗教迷信、教育、政治和文化因素等方面的不同,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本论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突破已有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视角,另辟蹊径,围绕自杀行为问题展开论述,并进行中日生死观比较。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发现最新的理论和实际数据来完成。数据的收集来自三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世界卫生统计年报和中外著名文章。本论文由七部分组成,其中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部分是最重要的。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论文研究背景,包括论文研究意义及论文的基本结构。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介绍了最典型的写作流派和著名作家。第三部分是用个案研究作为例子来进行中日对比。第四部分对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自杀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第五部分通过比较分析,说明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异同,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相关信息。第六部分从文化的角度进一步的探索,以解释影响中日跨文化交际的因素。最后,第七部分是对论文的总结。论文在反思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会通的态度寻求一种与当代文明相适应的、合乎人性发展的基本生存观,从而构建优雅的生存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比研究中日文化,以进一步解释在跨文化交际时产生中日冲突的原因,以期这有利于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