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伐沙班对比华法林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一项真实世界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fanglong198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为了研究利伐沙班对比华法林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总结临床应用利伐沙班的经验,为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栓塞提供新的临床证据。同时分别分析了利伐沙班治疗体弱肺栓塞患者,合并肿瘤患者的肺栓塞和中高危肺栓塞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1)本研究是一项半回顾半前瞻性的真实世界研究,分析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3病区2014年~2016年3年间的急性肺栓塞病例128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低分子肝素序贯华法林的标准治疗组42例和利伐沙班方案治疗组86例,比较了两组间的疗效和安全性,包括肺栓塞吸收情况、复发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  2)比较了利伐沙班方案组中的22例体弱患者(即年龄>70岁或体重<45kg或BMI<18的患者)和64例非体弱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3)比较了利伐沙班组中18例合并活动性肿瘤的肺栓塞患者和68例非肿瘤肺栓塞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4)按照溶栓与否对中高危组患者分为溶栓组13例,未溶栓的患者中利伐沙班治疗组11例和标准治疗组14例,比较了溶栓组和非溶栓利伐沙班治疗组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  1)一般资料比较,利伐沙班组患者平均年龄较标准治疗组平均年龄大(58.08±14.52VS52.55±14.80,p=0.046),两组间危险分层标准治疗组中中高危患者较多,利伐沙班组中中低危患者较多(利伐沙班VS标准治疗:高危3.49%VS4.76%,p=0.727;中高危17.44%VS50%,p<0.001;中低危53.49%VS33.33%,p=0.032;低危25.58%VS11.9%,p=0.075),利伐沙班组的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PESI)较标准治疗组高(82.15±27.06VS71.83±24.34,p=0.039)。两组间性别、体重、BMI、合并DVT、预期疗程及溶栓比率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疗效比较:总体上,利伐沙班组和标准治疗组的血栓吸收的比率在治疗1个月后无差异(43.02%VS28.57,p=0.114),但治疗3个月后利伐沙班组血栓吸收比率高于标准治疗组(60.47%VS40.48%,p=0.033)。而对于预期疗程为6个月或更久的患者(利伐沙班组n=52,标准治疗组n=23),在治疗1个月和个3月后,二组间血栓吸收率无差异(1月:42.31%VS21.74%,p=0.087;3月:57.69%VS34.78%,p=0.067),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至6个月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伐沙班组高于标准治疗组(59.62%VS34.78%,p=0.047)。利伐沙班组平均住院天数较标准治疗组短(9.55±4.49VS10.36±3.35,p=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随访1至6月间服药率(即按照治疗计划服药的患者比率)无统计学差异(80.95~100%VS80.76%~96.15%,p>0.05),期间标准治疗组INR达标率为33.33~65.22%。另外,本研究中利伐沙班治疗满3个月后,减量10mg qd治疗,未观察到疗效较标准治疗组下降,反而在治疗后6个月改善更加明显。  3)安全性比较:利伐沙班组未发生出血的患者比例高于标准治疗组(48.84%VS19.05%,p=0.001)。但二组不同程度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伐沙班VS标准治疗:小出血率44.19%VS59.52%,p=1.013;严重出血率1.16%VS9.52%,p=0.071;大出血率1.16VS4.76%,p=0.521)。标准治疗组两例大出血(腹腔出血1例,大咯血窒息1例)均导致死亡。标准治疗组全因死亡率为9.52%,利伐沙班组为3.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9。  4)利伐沙班组中体弱患者的疗效和非体弱患者相似(血栓吸收54.5%VS67.19%,p=0.289;血栓减少36.36%VS18.75%,p=0.092;无变化4.55%VS6.25%,p=1;血栓增加0%VS3.13%,p=0.552),出血事件发生率相似(小出血59.09%VS42.19%,p=0.326,严重出血0VS1.56%,p=0.170,大出血4.55%VS0,p=0.744)。  5)在利伐沙班组中,肿瘤合并肺栓塞患者与非肿瘤肺栓塞患者疗效相似(血栓吸收61.11%VS67.65%,p=0.602;好转11.11%VS20.59,p=0.536;无变化5.56%VS5.88%,p=1;恶化5.56%VS1.47%,p=0.377),两组间各种程度的出血事件发生率相似(小出血38.89%VS45.59%,p=0.611,严重出血5.56%VS0,p=0.209;大出血0VS1.47%,p=0.791),全因死亡率肿瘤组高于非肿瘤组(16.67%VS0,p=0.008)。  6)在中高危患者中,溶栓组与未溶栓的利伐沙班治疗组的疗效无差异(血栓吸收46.15%VS63.64%,p=0.392;血栓改善46.15%VS18.18%,p=0.311;血栓无变化0VS18.18%,p=0.199)。两组间出血风险无差异(无出血23.08%VS45.45%,p=0.496;小出血76.92%VS45.45%,p=0.24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和大出血。  结论:  利伐沙班方案的疗效与标准治疗相当,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利伐沙班组疗效更好,且出血事件发生率较小,利伐沙班剂量减量为10mg疗效未下降。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的体弱患者疗效和安全性与其他患者相似。利伐沙班治疗合并肿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与其他非肿瘤患者相似。对于中高危患者,利伐沙班单药治疗和溶栓后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深化政法智能化建设”.作为一名人民检察官如何对得起“人民”二字?如何有所作为?有追问,才有答案.近年来,四川省南充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