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MRI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中医血瘀证之间的关系,为术前评价乳腺癌的预后及指导中西医综合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在2006年10月至2008年3月期间诊治的符合本研究纳入诊断标准的乳腺癌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在术前行乳腺的动态增强MRI,并使用后处理软件获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DIC),计算相关的半定量参数。术前对所有患者行血瘀状态评分。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标本送本院病理科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MVD计数及VEGF表达。用SPSS11.5软件,对动态增强扫描MRI观察到的肿块大小、形状、毛刺征、强化方式、DIC类型、第一分钟最大强化率(Emax/l)、强化峰值时间(Tmax)及每分钟流出百分率(V)与肿瘤组织内MVD计数、VEGF表达强度及其术前血瘀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乳腺癌动态增强MRI征象与MVD的关系:肿块≥4cm组MVD高于肿块<4cm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形状不规则组、有毛刺征组、边缘强化组、强化不均组的MVD分别高于结节状肿块组、无毛刺征组、无边缘强化组、强化均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CⅠ~Ⅳ型MVD依次递增,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参数中,Emax/l和V(每分钟流出百分率)均与MVD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峰值时间Tmax与MVD呈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乳腺癌动态增强MRI征象与VEGF的关系:不规则肿块组VEGF阳性率及强阳性率高于结节状肿块组,并且大部分VEGF表达为中等以上阳性(++及+++),有毛刺肿块组、有边缘强化组VEGF阳性率分别高于无毛刺肿块组、无边缘强化组,强化不均匀组VEGF强阳性率(+++)明显高于强化均匀组,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ICⅠ~Ⅲ型曲线组VEGF阳性率依次递增,Ⅳ型VEGF强阳性率(+++)最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ax/l与VEGF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ax与VEGF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Tmax≤3min组VEGF阳性率及强阳性率(+++)明显高于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每分钟流出百分率)与VEGF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V≥1.5%组大部分VEGF表达为中等以上阳性(++及+++),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乳腺癌动态增强MRI征象与血瘀证关系:血瘀组与无血瘀组的肿块形态征象、DIC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血瘀证组肿块大小、Emax/l大于无血瘀证组,V(每分钟流出百分率)小于无血瘀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30例病例中有8例(26.67%)血瘀证患者,其肿块大部分表现为:不规则形、结节状、边缘强化、强化不均匀,TIC多为Ⅳ型。结论乳腺癌动态增强MRI特征与MVD、VEGF有一定相关性,可综合反映乳腺癌的病理生物学特性及血瘀状态,为术前评价乳腺癌的预后及指导中西医综合治疗提供客观依椐。